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和背诵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17 16:32: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60字。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和背诵
空谷无人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和背诵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认识却很不统一,总体倾向是对朗读与背诵教学的认识不够明确和深入,而使朗读和背诵这一很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被冷落甚至被摒弃,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加深认识,付诸实践,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朗读和背诵   历史传统   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用和重要性
 朗读是在认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准确而连贯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活动。朗读也是我们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随着社会传播媒体阵容的不断壮大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的衍变,朗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早已从生活语言中脱颖而出,它不但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它还体现出人们对语言完美的追求。背诵则是在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声语言的积累。
重视朗读和背诵的前例,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春秋战国时期,史官纪事,诸子讲学,弟子从读,百家争鸣,以及诗书经史的师传后人,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意义上的朗读。《孟子》中的“诵其诗,读其书”就明显的反映了先秦以至更早时期朗读的盛况。扬雄说:“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①韩愈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②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绺。”也道出了朗读的作用之大。在我们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又应处在何种地位呢?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中学生诗词背诵篇目。2000年元旦,中国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中华文明火炬传递仪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齐诵古典诗词。举办者认为:背诵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高中的新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板块中指出: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表达与交流”板块中指出: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板块中指出: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在“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中指出: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