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的窗户除尘——作文批改中的道德教育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俗话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集中反映了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水准。教师为学生批改作文,是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一条绝佳途径。当我们面对着一篇篇水平参差的作文时,就仿佛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学生站立于我们的面前。作为教师,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成人的。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强调“作好文,首先应学做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所以,当我们为学生的作文写批改评语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给予中肯的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下面是我在作文批改中的一些体会。
一 借题发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学生在习作《放学后》一文中,写了许多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 ,如:在上坡的路上帮拉车老人推车;拾到钱包后多方寻找失主;帮助迷路的小孩找到了亲人;给同学耐心讲解难题;把自己的零用钱送给了残疾人……我在讲评作文时对这些行为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赞扬,这样,无不培养了学生的人道感、友谊感、自尊感等多种多样 的道德。还有一位学生在作文写道:“乘车回家时,看到车上有一个扒手扒走了一个老妇人的钱包,老妇人毫无知觉。我吓得发抖,不敢声张。最后,老人下车时发现丢了钱,嚎啕大哭,我回家后想到自己的怯懦也痛哭了一场。”我在作文批改时写道:你除了发抖和痛哭之处,还可以悄悄地告诉周围的人,依靠大家的力量与坏人作斗争……这样,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深切感受为教材,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正义感,教育学生做见义勇为的人。
二 分析错误言论,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习作中,学生喜欢引用名言警句,如果运用得当,无疑给作文增色不少。但往往有引用失误的现象,这些错误不仅成了文中的败笔,还表现出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错误,教师若不及时纠正,将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腐蚀作用。如“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讲评时,我就给学生作辩证分析:“吃苦中苦”应该大力提倡,这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但“为人上人”应该批判,这是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