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广东东莞教研室的马新民在2006-2-7实验中学举办的“高中写作教学论坛”上的发言稿,约12000字。
高中写作教学的原则和意识
作者:马新民
一、高三写作教学的基本意识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
那么,具体到写作,我们要想帮助我们的学生拿到一张满意的大学门票,必须对高考写作有清醒的认识。高考,是特殊状态下的写作。作文备考,不仅要遵循一般写作训练的规律,更要遵循高考作文的特殊规律。高考作文的特殊规律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高速运作,规则制约”。
所谓“高速运作”,就作者而言,一般只有不超过50分钟的时间。就读者(阅卷人)而言,也最多只能有两分钟。
所谓“规则意识”就是要明白高考作文不是自由创作,是由众多学子共同参与的一个游戏,谁都想在这场残酷的淘汰性游戏中胜出,因此就有了大家都必须遵守既定游戏规则的前提,不然怎样约束参与者的行为,如何来规范裁判的判定。在规则面前没有谁可以特殊,如果说这样的规则确实存在这样那样不太合理的地方,那该由相应的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或完善或修正,但在没有作出修改之前,我们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严格地遵守规则。
具体地讲,高考作文有规则,也有潜规则。规则是明确标示出来的,如话题设定的写作区间是最大的规则,其次,“要求语”中的有关文体字数等的限制也是必须遵守规则。
所谓潜规则是有高考是由高考阅卷的特殊性决定的,比如必须点题、必须写够字数而不能过多或不足、卷面必须清晰、段落不能碎杂、文体特征不能模糊、说话不能犯忌、不能大段照搬引言材料等等。在高考写作中,不遵守这些规则就可能会被重罚,因此,我们平时就一定要多写有限制的文章,学会“戴着镣铐跳舞”,绝不能偏离了命题确定的范围和要求而片面追求作文的多元、丰富和个性。每年都有写作水平很高的同学因为无视规则而惨遭滑铁卢的例子,要引以为戒。
在这样的一种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高三的写作教学要有这样一些基本意识。
1.目标达成意识
有人曾要我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我的作文教学观,我的回答是教会学生“有效率地思考,有效率地表达”,我个人以为,这是一种基于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观,中学教育是公民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人成为诗人和文学家的苗子,而是教会公民的思考与表达。我总觉得现有的教学模型(这当然体现在课本中收录的范文)文学的东西太多了,高端的东西太多了,教人平实地、有效地表达的东西太少了。而我们的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用文学写作的目标去引导教育学生,希望学生的写作有创意有深度,希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