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千呼万唤不出来,犹抱琵琶还遮面
——我看苏教版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
2005年8月的某天,我拿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欣喜的打开课本,一篇篇新课文深深打动着我,其中最感兴趣的要算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课本对原作有所筛选本是十分必要的,但经过编者筛选后的《十八岁和其他》却让我感到了极度的失望和无奈。
一、还我庐山真面目
《十八岁和其他》写于1966年3月12日,作者杨子是为了贺长子东东生日,用自己深切而具体的人生感受,诉说了对长子东东的理解、期望和深爱。从朋友般的倾心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别具风味的父子情长。该作品共有“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恋爱”、“青春”五个部分。全文涉及的都是青春时期的人生话题。
第四部分说“恋爱”,作者从自己十八岁时的初恋下笔,然而,又把具体情景潜藏在文字下面,挑明的仅是概念性的“歉疚”、“忏悔”、“创伤”之说。不过,作者仍在这样的背景下,表明他的初恋感受:“不要把感情上的冲动和爱情附会在一起;不要让这样的冲动,成了爱情的负债。”这段文字非同一般,应该说是点睛之笔。它是作者对自己初恋过失原因的暗示,甚至是一种无法掩饰的表白;而同时透出作者升华感受的方式方法——从负面着眼思考感情生活的教训。于是,一连串饱含人生爱情哲理性的话语奔涌而至。例如,“真正令人心灵颤动的爱,不能求之于泛滥的感情中。”“假如你不幸在爱情的天地里折了翅膀,不妨哭,但不要庸俗!”这些“不能”、“不幸”、“不妨”、“不要”所凝结的情感和理念,是在对失败、过失的具体感受中升华出来的,从负面引发的警世意义,正表现在这些“不”字当中。
这是一份为祝贺孩子生日而准备的严肃沉重的特殊礼物。东东到了十八岁,而十八岁是每个人跨进成人门槛的重要标志。十八岁的孩子稚气未消但又特别独立。他们常常会以成人的姿态来挑战人生,作出一些选择,而实际上,他们的思考和判断力却远没有成人的成熟。如此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鲜活而恰切的教学材料就如此被活生生的删掉了,叫我如何高兴得起来呢?
杨子面前的东东,完全可以从哲理的话语里,触摸到父亲年轻时的生命脉搏,品味出父亲的苦心和深爱。看到《十八岁和其他》出现在必修一目录中,我很高兴;看到被删除了的《十八岁与其他》,我感到了莫名的悲哀。
二、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数据显示,现在的青少年比15年前的学生提早一年进入青春期,这是一种全球性的普遍趋势。现在的中学生第二性征出现得也比较早,所以相对来说,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和教科书“落后”了。现在,我们需要对孩子们加以正确引导,以确保他们对爱情能够持一种健康的态度。[1]
虽然爱情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遥远而复杂的,但在这个偶像剧、言情小说泛滥的年代,要让我们的学生与爱情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