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个字。
新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
当涂县实验学校 吴克富。
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现在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我校从2003秋开始使用新教材,目前来看,有喜有忧。面对新课改,语文课怎样教,我们心中也没谱,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时间比大家早一点罢了。
一、关于文本的处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课文就是个例子”,如何应用好这个“例子”,首先要从“大”字着眼,一是备课时要通盘考虑,要有把每篇放置在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的大背景上进行考虑的意识,至少要从单元的整体性出发。二是教学时要让整体感知,不要肢解。三是要大胆,一篇文章解决一二个主要问题,不要让文本负载太多的内容,面面俱到,字字落实,千篇一律。其次要正确地处理好“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的关系,“走进文本”就是“教教材”理解内容、写法等,要“透”,“入情得意”。“走出文本”就是拓展、迁移,要“当”也就是恰当、适当。出文见人,出文论世。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有个老师在教学中着重抓住父亲和“我”的对话描写,指导学生以从容不迫的语气,读出“我”“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走进文本,真切体验“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并与作者共享获得人生经验的喜悦之情。在充分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这段对话描写中进行多角度探索,获得多方面的教益。从父亲角度来看,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要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胆怯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二、关于课堂教学
1、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提倡“质疑”“探究”精神,一改过去被动模式,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扭转教师过多地讲解和带有强迫性地要求学生接受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通过自主、合作,达到消化理解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以体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有位教师上《社戏》,觉得很难处理好这篇课文,怎么让学生进入到教师希望他们进入的那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