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快乐——新教材教学会
作者:张新珑 时间:2006/2/25 22:17: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20
一.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学做人的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在德、行、艺上所为学者先,那么教育是一句空话。虽然,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自律,但没有春风雨露,也就不可能有“润物细无声”。这不只是师德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我们的业务水平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甚至走在其前言沿。就像我们所学《新理念》中所说:“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是一种跳跃式的教学,一种教人以渔的教学。如果我们还继续恪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不谋求跳跃式学习,将有一个极大的危险:我们离当代的知识、离知识的前沿会越来越远,永远接触不到科学的研究前沿。要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做到追逐知识前沿,那我们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素质,教师必须先行,用自己正直为人的品格、踏实做事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去影响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理想的教育是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的教育,而不是说教。在学习中我认识到:教育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供选择,它需要的是教师本人忘我的奉献、崇高的思想、高度的智慧和非心的才能。这种奉献本身又是一种获取,所以教育是在享受中获取,在获取中享受。 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一种享受,更是学生的一种享受。就学生而言,他们相对于教师有一种受动性,这种受动性并不是对外力无奈的忍受,相反是学生对教育的积极享受。一方面,学习作为一种人的天性,天然具有一种趋向真善美冲动,另一方面,学习对象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现、自我欣赏的最好媒体。学生对教育的享受,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因此,虽然我们经常在说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理,但我还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有博大的胸怀、爱心,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教育。
二.教学上要下工夫研究、探索、摸索适应学生身心的方法
第二次阅读中的“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也是我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突破口。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一年级的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任务,一开始是有些迷惘和困惑,内容多,学生基础比以前还要差一些,怎么教,《新理念》学习后,不能说没问题了,但总是有了些方向,明朗了些。一期课改第一册有二十篇文章,现有四十三篇,这样课程的综合化就很必要了。经过学习,我认识到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当代要求的是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代,要求的是人格的整体发展,我们新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的,于是以综合为导向的课应以其独特的特性展示在学生面前。虽然现在有了一点体会,但不成熟,还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探索。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教师本身也要注意综合意识与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教师还要不断地再学习,拓宽知识视野,使自己适应综合性教学的形势。因为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我们不但自身综合素质要高,而且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这才是教育的终极关怀。
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讲,自信心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材很重要。这些孩子的大部分从小至今,从家庭到学校,表扬一般比批评要多一些,埋怨比鼓励多一些,因此,他们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帮助、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与意志。在教学中我看到有些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到难学或自认学习不好,在心理上也就有了一种负担。例如班里有一位同学背书很困难,他就认为是自己比别人笨,他说他从小就是这样,背书困难,初中也是这样背不出老是挨批评。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化学很不错,我找他谈心,与他一起分析,让他排除这个阻碍他学习的定式思维,他试着做了,这两次背课文他都走在了前列。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缺乏自信心的心态下学习注定是学不好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说“再想想,再看看”的鼓励话,作业批改上要多写“有进步”“相信你能学会”的批语。发现学生做错题时,先不要在作业上打“×”,要先打上“\”,学生改对后再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要把这个工作做好,又要回到上面一个问题:教师要有爱心,综合素养要高,其实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体会当然不止这些,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教师本人要首先“育人”的爱心,责任感及修养,在教学的人生中,我始终认为“学也无涯,教也无涯,做人亦无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