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3张。2007年高考对联复习素材包,包括教案和课件,方便实用.
《对联》教学设计
主流程图 对联
对联起源 对联欣赏 对联知识 知识应用 知识总结 知识拓展
名联欣赏 春晚对联 评改 判断 拟写 抢答 续写 编拟 看图写联 推荐网站
说明:导入对联界面后,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六个学习点中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交互性学习,完成每一板块内容后,均可返回到对联界面。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在“知识应用”等环节上,采用提问和讨论、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对联,可向他们推荐网站。
教学过程:
(ppt课件展示学习内容)课题《对联》
(一)导入:激发学生协作探究兴趣。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 ,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展示PPT 课件首页动态字幕界面:
探究性学习,发挥你的主体性精神
对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