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高考作文怎么改——2006年贵州省高考作文评判经验总结
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 姚绍根
2006年的作文考题与2005年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①材料内容上。05年是从人性的角度考查考生,旨在张显人性弘扬善德;06年则是对现象的分析,考察考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素质。②主题要求上。05年考题给出话题(“忘记和铭记”);06年却没有给出话题,只是要求“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因为写作的“侧面”“角度”必须是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己归纳总结出来,所以考生作文跑题离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③写作内容上。05年考题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即不能偏离“忘记与铭记”这个内容,比较浅显,容易理解。06年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这个“含义”材料中没有明确给出,需要考生自己归纳总结。还要求“不要套作”,即不得刻意模仿,在05年没有这个限制。
总之,06年的作文题在审题和内容要求的难度上比05年大大增加了,使得考生一时间难以适应,考试作文纷纷偏离写作要求。这可能是06年贵州省的语文省人均分比05年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那么,06年考生作文的缺陷在哪里?怎样才能符合写作要求?评卷老师又是如何评判?我作为一个作文评卷工作的参与者,将对此在审题、行文、实际操作三个环节试作剖析,以飨读者。
一、审题方面
审题能否全面准确是决定作文是否切题的关键。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和作文要求。材料方面应读懂材料的主题,利用提炼、归纳、总结的办法迅速准确地把握材料主旨。材料主旨实际上是由后面的作文要求来确定的,因为它规定了作文内容的范围和对材料理解的切入点。在作文要求中,要读懂读透每一个句子,明确作文范围,选择作文方案。
材料分两段四句。从上段看,主要讲的是“六年来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这一现象和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下一段讲的是网上阅读率正好与图书阅读率相反,“正在迅速增长”。那么这两段文字到底要告诉考生一个什么主题呢?考生不妨用以前“提炼文章主旨、归纳作者的思想意图”考点中的有关方法来推断。
①摆出“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现象
第一段 :
②揭示“持续走低”的部分原因 “图书阅读”与“网上阅读”形成反差
(暗示作者对“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忧虑) 第二段: 指出“网上阅读迅速增长”现象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材料通过两种阅读方式的消长和对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忧虑来告诉考生:阅读的方式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