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道题,约2760个字。
论语十则练习题
松原市宁江区新民中学刘广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阅读《论语十则》,完成第1—11题。
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2.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三个问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
3.③第三则告诉我们 的道理。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写出并解释文中的三个通假字。
(二)解释下句中的加点词。
(12)子曰: ( )
(13)学而时习之:( )
(1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