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0个字。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2、熟读并背诵诗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过零丁洋》
教学班级:七年级(6)班
授课人:翟德玉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 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 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 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 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