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四校联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16 17:03:0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2920字。 
  2007届广东省四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1卷    阅  读(共65分) 
                              甲    必考题(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4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①长城就自身价值来说原是“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战略防御设施。由于视角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并不那么一致是十分自然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现代的事。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筑的象征。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世代传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为世界重点文物。宇航员遥观地球所能辨识的人工构筑物的报道,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则产生了另一番意义。 
   ②对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    单类比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悲剧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③事实上,长城既可以是“限隔华夷”自我封闭的壁垒,也可以作为向外开拓进击的桥头堡。不在“物为”而在“人为”。首筑长城的赵武灵王并没有保守,退缩,他“变俗胡服,习射骑”,登上了开放革新的大舞台;标榜“众志成城”、斥长城为废垒虚墙的清政府反而深陷闭锁的泥潭。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不以长城自缚,他们运用这条军事防线和经济、文化聚汇线,调控了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与游牧经济融合在一起,为保护发展生产力开拓了新路,他们也通过这播撒封建文明的文化带,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和、边疆开发。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傍长城而西延,古罗马的治国法典,波斯诸国的经营之道和什色物产,北非与欧洲的算学、文学,都在这条路上作过并不折本的旅行,金发碧眼的商贾、哲人经这条路回国时常怀着收获的喜悦。这条往来者络绎不绝的国际通衢盛期数百年,洒过张骞等多少汗水,输出过炎黄子孙多少文明智慧!这一切都离不开长城的护卫,长城怎么能说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呢? 
   ④两千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最终积淀、熔铸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下列句子中最适合作为第②③两段之间的过渡段的句子是(3分)(   ) 
  A.长城不是封闭、保守的象征。       B.长城是开拓进击的象征。 
  C.长城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吗?    D.长城与封闭、保守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2.下列说法中,与本文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    ) 
  A.长城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心目中内涵是不一样的。 
  B.没有万里长城,便没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C.长城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文明的聚汇线,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D.长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过“限隔华夷”“自我封闭”的负面影响,因而那种视长城为“巨大的悲剧纪念碑”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正确性。
  B.本文运用事例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了“不在‘物为’而在‘人为”’的道理,肯定了长城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积极效应。
  C.作者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心目中长城所象征的底蕴是并不一致的。长城的历    史悠久,但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却是现代的事。
  D.长城以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积淀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4.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概述你对“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现代的事”一句的理解。(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楚)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患之。陈平曰:“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钟离昧等项王将欲与汉为一,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平曰:“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上因随以行,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稀及黥布。凡六出奇计,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行计之曰:“樊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