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议论文快速构思法点拨
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理论上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一) 关于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
第二部分:本论——分析问题(就论点展开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提出解决的办法)
常见的结构主要有四种: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二)几种典范的论证结构
六字联珠(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本式是根据名家名篇和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它的特点是: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这六个层次概括为六个字:点、 正 、反、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 略写
(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多种议论文题型,且好学好记,初学者可以由此入门,迅速提高自己。图示如下:
正
点 深 联 总
反
高中课文《简笔与繁笔》是类似结构:
点:点明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正:从用简、使繁两方面各举两例证明论点;
(反)
深:用引证法阐明繁简适宜的标准和方法;
联:批评现今创作中的一味求长的不良现象;
总:最后说明写作目的(提倡简练为文),首尾呼应。
[例文1]
说“探索”
(点:以引用开头,点明论点)
有这样一句话:“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意思是说,越深入探索的人所得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
(正:正面列举两例,证明论点)
是的,只有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看到壮美的景致,只有善于钻研的人才能获得珍贵的成果。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向神秘的数学问题挑战,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水稻学家袁隆平,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寻找野生水稻,从而探索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成为中国“水稻之父”……还有无数的学者、勇士,他们无畏于“涉深水”,在更高、更深的领域开拓,进取。
(反:从反面假设举例,与上段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