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60字。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nxhj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诗歌中的对比表现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讨论交流互动中学会鉴赏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对比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事物的美丑好坏。
课型:复习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难点: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2分钟)
1、指名学生背诵王维的《观猎》(见《选修1》第4页)
2、让学生注意全诗的感情基调(豪放、高昂)
3、全班背诵《观猎》,提问学生诗歌是用什么手法表现这种感情基调的。
明确:用对比手法。
板书课题: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引导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情况。(5分钟)
1列举学生熟悉的对比诗句: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感情。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对“富人”和“贫苦人民”两种生活状态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我们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中有那首诗与杜甫的这两句诗异曲同工。(让学生找出白居易的〈轻肥〉分析其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生分析〈轻肥〉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教师板书。
对比点:
宦官:豪奢——批判
百姓:人食人——同情
对比效果:爱憎分明,给人深刻、强烈的印象,感染力强。
明确: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3、提问:《选修1》中有哪些诗歌采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是今昔对比的?效果如何?(5分钟)
(学生查找,并同桌之间讨论这样对比的效果如何)
[每组至少找一个,看那个组找比较多,而且要组员之间或同桌之间讨论它们的效果,然后请几个同学回答一下。点拨:今与昔的差距是如何?前后作者的感情怎么样?可以提其中一首如:《哀江头》让学生回忆诗歌的内容。]
明确:《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效果)——突出唐王朝的衰败和蕴涵诗人无尽的悲哀。”
《诉衷情》(陆游)“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效果)——鲜明强烈地抒发了诗人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感慨。”
《鹧鸪天》(辛弃疾)“过去——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现在——春风不染白髭须,换得东家种树书。(效果)——突出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感慨。”
有一种常见的是乐与哀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哀江头》(杜甫)中“乐与哀的对比”。明确:乐: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jiáo啮niè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哀: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效果)——突出唐王朝的衰败和蕴涵诗人无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