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30字。
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艺术展示
“一树梨花万首诗”,教学的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执教者苦心孤诣地去追求,艺术的灵感必将绽出。下面笔者将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在教学中自以为较艺术的几组镜头展现出来,以期“一花引来百花开”。
以诗助解《过秦论》
一、以诗引介作者
可用两首诗歌导入新课,诗歌要求学生鉴赏,与高考中的古诗鉴赏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方法。选材与贾谊有关的诗歌,在鉴赏过程中,可以顺便对作者进行介绍,取一石二鸟之功。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 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以诗助解文意
分析第二部分,可用几首小诗来参考理解。
秦统一天下后的对内政策:
1、愚民:焚书坑儒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读秦纪
陈恭尹
谤声易弥怨难除,秦法虽严亦堪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这两首诗都讽刺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的失败,第一首,秦始皇认为儒生批评朝政不好,危及江山社稷,于是焚书,让他们无书可读,使他们愚蠢,这样他们就不会反抗。结果,真正起来反抗的却是那些并不喜欢读书的人,让秦始皇的政策和结果来一个自我否定。第二首,“夜半桥边呼孺子”是一个典故,张良夜遇黄石公,黄石公传授他《太公兵法》。讽刺秦始皇的焚书措施:不该烧得烧了,教人谋反的兵书却未烧。
2、弱民: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博浪沙
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公元前218年,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到南方巡游,途经搏浪沙,被张良和一个侠士大铁椎伏击,不巧误中副车,本诗由此而发,豪杰未尽,武器犹存,讽刺秦弱民政策的失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用比较法赏析《鸿门宴》中人物形象
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