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00字。
6 项 链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19世纪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体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和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又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二、《项链》的艺术性
这篇小说思想深刻,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称得上是莫泊桑的精心杰作。
莫泊桑的小说很注意刻画人物性格,而且经常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不过很少由作者从旁来进行介绍和剖析,而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显示人物的内心和他的动机,因此他的小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项链》中玛蒂尔德的形象就是这样写的。作品以大量的篇幅,通过玛蒂尔德自己的言行,深刻而细腻地表现她的种种内心活动。如写她看到舞会请帖时,先是赌气往桌上一丢,转而怒视丈夫,进而伤心落泪,把她那种既是急切地盼望出席舞会,又为自己没有合适的舞服而懊恼,为丈夫的贫困而悔恨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又如玛蒂尔德在朋友家借首饰时贪婪而焦急的心情,也写得细致入微。她戴上首饰,在镜子前左试右试,舍不得摘下,待到发现青缎盒子里那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她激动得心也跳,手也哆嗦,戴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了神。项链的珍贵使她不敢提出请求,吞吞吐吐地表示借意。通过这些心理描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所表现出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篇小说也表现了莫泊桑在小说的情节构思方面的艺术匠心。—小说的主旨在于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为了突出这种不幸的悲剧性,莫泊桑特意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从波澜起伏和对比反衬中,求得强烈的戏剧性的艺术效果。起先,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已经使她陷入了绝望的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又打开了希望之门。玛蒂尔德时来运转,步人顺利的境遇。她为参加舞会而碰到的两大难 题——舞服和首饰,都能想出办法,得到圆满的解决。舞会上她大出风头,眼看就要踏上成功的道路。不料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她的命运顿时生出波折,玛蒂尔德再次坠人了厄运,以致为项链断送丁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