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25 12:17: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00字。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福建省仙游县  连清霖
    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文中涉及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及交际手段等。要理解韩愈的《师说》的思想内容,除了需要依据全篇的内容,还必须联系作品的社会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等情境。这样解读《师说》,其结尾就不仅仅是附记性质的文字,文章的思想内容就不单是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韩愈为什么要作《师说》,从表面看结尾从写作缘起作了解答,是为了赞许李蟠。究其原因就是一个“能行古道”。具体分析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是“不拘于时,学于余”。为什么李蟠能做到以上两条,就值得韩愈为他写篇文章赠送?正因为李蟠以他自己的求学经历实践了韩愈古文运动的思想,成了触动韩愈针对现实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一个借口。
 语境一:不顾流俗,奖励后学
   “不拘于时”,所谓“时”,就是时俗,指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所谓“古道”,则是指古代尊师重道的风尚。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当时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之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的韩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他在《重答李翊书》中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