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中放飞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18 11:41:2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00字。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中放飞
台山一中 黄运炎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必需
一、情感教育,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缺失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风格的美育工作者”,这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北大语言家陆俭明说,语文是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的。然而,当今学校教育仍在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受到束缚,将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引向功利主义的需要,致使学生的认知情趣和情感受到众多扭曲。我们忽视了对学生精神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倾向比较突出,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当作了全部;而把情感世界置于一个微小的角落。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生的这种扭曲的的情感: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的扶老奶奶过马路,百唱一调的到敬老院做好事等。从艺术上而言,更是枯燥乏味。学生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没有情感的情感。即使是初高中生也为没什么好写、想写又不知道该怎么写而烦恼,为了凑一篇800字的作文而挖空心思,甚至反复使用同一名词,美其名曰前后呼应。
由于教育功利性,于是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诸如此类现象:由于诵读不足,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由于咀嚼不足,学生难以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个人情思无法加入;由于讨论不足,本来能引人入胜的思考和情感交流,在教师裁定或给出“正确结论”后了事;由于欣赏不足,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审美体味,却从中挑出一些知识点,诸如修辞、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就如把一幅名画大戏卸八块再来欣赏一样……
中小学语言教材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多少优美的诗篇、有趣的小说,有多少蕴藏着丰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然而,仍有那么多学生讨厌学语文!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始终无动于衷。学生往往看不到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看不到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不懂明月的柔情,不识春风的温馨;只有一位深沉的教师讲着枯燥的课。教师在尽量地奉献,学生也在努力地学,但效果却并不见佳。语文课本是一门美丽而有情感的课啊!
而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注重“结果”,因此讲朱自清的《背影》总不忘记指出“局限性”——太多的无可奈何的“淡淡的哀愁”,却忘记它正是以渗透着“淡淡的哀愁”的父子亲情才感动着一代代的读者,也忘记了古今中外名著都是浸透着哀愁与喜悦的。在讲《孔乙已》时,又尽力突出孔的“迂腐不堪、好吃懒做、自欺欺人、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等——怒其不争,而很少去体味作者笔下折射的民众的麻木和人情的淡薄。同样,在《荷花淀》中写水生夫妻对话,更多的应是表现战争状态下的夫妻之情,而我们总要说这是表现她“坚强乐观、识大局”,太有高调之嫌。其实,就是我们有的教师懂得文内的普遍人性,也会因种种顾虑而放弃并随大流。
二、情感教育,是学生主体的客观需求
“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霍姆林斯基语),“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蔡元培语),“用情感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梁启超语)。看来,情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