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520字。
2007年高考作文预测模拟
教师中心稿
一、新课标对书面表达的主体要求
与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的书面表达要求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1、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2、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
3、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5、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二、2006年命题特点和指向
1.命题形式趋于多元,所供材料异彩纷呈。
材料作文试题3个,话题作文试题8个,命题作文试题7个,打破了近六七年来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大多数省市是一道试题,而个别省市还出现了一大一小的命题格致,如重庆市要求以“车站一瞥”为题写一篇片段作文,以“走与停”为话题(诗歌外自选文体)写一篇大作文,前者考查描写的功力,后者考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具有思辨特色。
不论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所供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异彩纷呈、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寓言故事,如全国卷Ⅰ“乌鸦学老鹰捉羊”的故事,广东卷关于“天使是否藏在石头里”的对话,山东卷描写“在地球远看星星和月球之美好与踏上星星和月球所看到的凹凸不平之差异”的诗歌;有的是现代生活现象的描述或概括,如全国卷Ⅱ关于目前中国的人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而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的现象概括;有的是从古籍中摘录的富有生活哲理的文段,如浙江卷则是以《列子》中关于“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的记载;有的是关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象征描述,如北京卷关于北京文化特色说明;有的则是对某一个汉字或词语的解释说明,如天津卷的对“愿景”的说明,湖北卷以有关“三”的熟语作为材料。
2.命题指向趋向多元,能力考查侧重思辨。
社会生活、个性发展、生存环境、理想追求,涉及现代人生和现代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包含在2006年作文命题的选材范围之中,但主要的还是以下四个方面:
(1)关注自我与生存价值。
关于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究,恐怕是文学写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之一。这其中包含着人的生活态度,人的生存状态,人的信念追求,还有人的生存智慧等。
考查人生态度的命题最为典型的就是全国卷Ⅰ“乌鸦学苍鹰而被牧羊人抓获”的寓言理解,极富多向性,考生既可以肯定乌鸦挑战自我、虽败犹荣的精神,也可以否定乌鸦不知自己叫什么的盲目摹仿、好高骛远的轻浮,当然还可以从寓言中猎人和牧羊人的角度提取自己关于人生的独到见解;类似的还有浙江卷对“生无所息/生有所息”的话题理解。
像全国Ⅱ卷关于网上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而阅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的阅读变化,还有全国卷Ⅲ以“书”为题、安徽卷以“读”为题的作文命题,都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关注,当然是侧重对人的精神生活状态的关注。
对人生信念和人生理想的考查命题,如天津卷的“愿景”,福建卷的三个话题之一“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上海卷的命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则是这类试题的一个代表试题,题目中“你”字做拟人化的处理,格外生动,富有深意,既可以指代人生目标,也可以指代与自己密切关联的他人;“我”字则让学生更能抒发真情实感;一个“我想”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和思维过程。题目总体来说发挥的空间很大,既易下笔,也易出彩。题目有一个“我”,这是近年高中题目中不多见的,更适合写成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我想握着住你的手”应该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提倡和谐与社会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自我性情,是难得的多功能试题,既能考查生活态度、人际交往,又能考查生存智慧,还能考查人生信念,包括了如何对待信念和理想,如何对待合作伙伴、如何对待竞争对手等方方面面的立意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