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字.
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之我见
四川省南充市喜陵区向阳中学 张正奎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相互修改。”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批改和评讲,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与互评,正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个目的。基于上述的认识,现将笔者运用“五步指导法”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尝试赘述于后,就教于方家。
一、针对传统作文评改弊端,提出问题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背着学生在办公室或寝室批改,这样做有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精批细改,耗尽心血,但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是怎样批改的,为什么要做这样那样的修改。待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后,个别学生看看老师写的评语、所得的分数,改正一下写错的字词。多数学生只看分数和总评,而后就放进抽屉,万事大吉。笔者曾做过一些统计,一次作文,全班54 人,共画出错别字240 个,到下次收回作文时,只有10 个学生改了58 个错别字。至于作文中的病句,教师画了红线,打了问号,但学生并不修改。课后找同学谈话,有的说“不知该怎样修改”,有人说“顾不上修改”,有的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修改”,多数同学默不作声。学生“不知怎样修改”,这说明应该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顾不上修改”,这说明应该给学生留有修改文章的时间;学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修改”,这说明应将背靠背的批改,改为面对面的批改,给对方指明原因。事实说明,教师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是费力不讨好的无效劳动,达不到预期目的。要解决作文批改的效率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做好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工作,唯如此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理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启发诱导,牵线搭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自觉性和能力
1.用古今中外名人、作家修改文章的事例,感化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其修改文章的自觉性。例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是同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分不开的,他对《战争与和平》修改过7 次,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12 次,对《复活》的开头修改过20 多次。通过启发诱导,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了修改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同时也重视了对文章的修改,改变了过去一经脱稿就再不过目的陋习,把修改文章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牵线搭桥,为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指出方法
(1)明确修改步骤。通读作文后,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内容上的批改,包括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等。第二步是结构上的批改,包括开头、结尾安排得怎么样;过渡、照应如
何;段落划分合不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等。结构虽然不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却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第三步是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方面的批改,如指出错别字、不规范的简体字、繁体字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找出使用不当和文理不通的地方;删掉多余的字、词、句;增补遗漏的词语;调换字、词、句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等。
(2)建立学生批改作文小组,按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就近划组,同桌结对。
每组4—6 个人,推选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3)实施方法:开始时,进行示范批改。教师把学生作文全部收起来,浏览之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三篇刻印出来,分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