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30个字。
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以说,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想象是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读书是一种感知活动,因此就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可以打通古今联系,可以由此及彼,也可以纵横驰骋,这就形成了立体的思维空间,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刘勰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可见想象是古代读书人的一大法宝。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并使之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激起兴趣,启发想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去主动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接受丰富多彩的新事物。第斯多惠就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方面特级教师魏书生就给我们作出了极好的榜样,请看他在教学《核舟记》一文时的情景:他先易后难的先翻译完课文的前几段,最后剩下船头一段,因为这段人物位置关系不太好理解,翻译效率可能不高,因此他并没有像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时那样仍我行我素,置学生与不顾,而是说“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大家就很容易理解课文,谁能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