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60个字。
辛勤园丁培沃土 莘莘学子展文明
——高青县常家中学德育教育速写
德育是甘霖,滋润着干渴的心灵;德育是沃土,培育着真、善、美的人性。然而在现在教育改革的阔斧尚未完全斩断应试教育枷锁的情况下,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依然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如何落实德育的实效性呢?高青县常家中学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实行学生德育教育的自我管理、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让学生做德育的主人
“道德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德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而是要使学生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常家中学校长韩成华的德育教育理念指导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体性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意志品德和价值观”也因此成为常家中学的工作原则。
贯彻校长的理念,本着学校的原则,常家中学积极推行全员参与管理制。在学校的授意、指导下,每个班级中都设有五六个小班级,每个小班级中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团支部书记等班干部都各设一个,语文、数学、外语等各科课代表各设一个。各个小班中的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及课代表要受大班中的各个班干部和课代表的管理。这样一个大班级中往往要有六七个班长、六七个学习委员……所以,几乎每个同学都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同时,大班级中各个小班的设立,也增强了同学们间的竞争意识。
“上周卫生成绩最好的是六班,自行车管理成绩最好的是三班,好人好事做的最多的是一班……”采访时正碰上初三一班的班长铿锵有力的评判各小班管理情况。而这简短的评判,似乎字字落入了同学们的心里。“自己的管理工作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自己的小班不能落在别的小班的后面。人要脸,树要皮,我们不能比别人差。”初三一班中一个小班长这样坚定地对记者说。有压力就有动力。为将自己小班的工作做得最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学习热情、管理热情空前高涨,大班级的德育工作也因此搞得红红火火!
为进一步锻炼广大学生的管理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校管理中来,常家中学还实行了“今日校长制”。“今日校长”制,即每周从全校表现最优秀的班级中每天挑选一名表现最优秀的学生来做一天校长,主要负责向学校校长反应当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帮助校长处理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等。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同学们对待起来是特别的认真。他们往往在自己做“校长”前很久就开始收集问题、准备资料,那认真劲俨然就是一个真正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