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70字。
把握作文十环节,巧为文章着新衣
——浅谈中考作文技巧
河南省柘城县第二试验中学 刘西峰 邮编:476200
作文,是语文考试内容的 “半壁江山”,也是学生素养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作文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中分值依然不减,且有增值的势头。随着作文分值的权重逐渐加大,每位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公正的评价,拿到一个满意的分数。那么,怎样积极的应考呢?怎样稳定这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我认为要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除靠平时写作训练功底外,还要注意作文的一些技巧性问题,写作时,如能一着妙用,就会满篇生辉,仿佛给自己的文章着上一件神奇的新衣。
下面我就根据近几年的阅卷情况,从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十个环节谈一谈作文的应试技巧。
(一)审题要认真。尽管教育部颁发的《关于2000年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审题,更不能理解为可以信马由缰,信口开河,离题万里。它只不过是降低了审题的难度,题还是要审的,这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体裁、人称、字数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倘若连要求做什么都没搞清楚,就草率动笔,肯定会导致作文的失败,这样又怎么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二)立意要鲜明。古人云:“文以意为金”,“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主旨。写文章首先要立意,这就叫“意在笔先”。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作文要出奇制胜,离不开鲜明的主题,有了鲜明的主题,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条理、清晰,即所谓“意高而文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立意鲜明的文章呢?要写出新意,首先要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如关于“水”的话题作文要写的角度很多,像流水奔腾不息、覆水难收、水滴石穿等虽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较常见,容易从众化。倘若从“源头活水”、“流水不腐”的角度来写,就容易出彩。其次,要使用新鲜独到的材料。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就能从平凡的,乃至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样往往能给人春风拂面之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再次,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文体要选好。虽然《指导意见》中有“淡化文体”的要求,试题中也往往出现“文体不限”的要求,但这绝不可理解为不要文体,更不能放弃写作规律,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写成“四不像”,而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选写有利于展示自己写作个性和才华的文章。文体(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其思路方式、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结构方式乃至语言的运用等,都有明显的区别。比如记叙文的选材非常重要,要准确、新颖;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细腻生动,以情感人。而议论文的论点则是关键,要准确、深刻;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即使是举例中的叙事,也要以概叙为主,重在以理服人。行文之前,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文体,这个时候考生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如长于形象思维的考生,就选择写记叙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就选写议论文。总之,一切都要因“我”而宜,切不可贸然选取平时不拿手的文体,以免过多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