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重在“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7/3 22:34:2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40字。
教材同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同步课文:《沁园春·雪》   《雨说》
         阅读建议:请阅读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253页《怎样读诗》一文
诗歌阅读重在“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考点聚焦
诗歌(尤其是古诗词)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考查的内容之一。中考诗歌考查内容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能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正确处理朗读的重音、轻音;
2.能背诵古诗词曲中的名篇名句;
3.品析诗词曲凝炼的语言;
4.能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5.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6.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
7.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8.迁移运用。
命题趋势
纵观近年来中考,古诗词的鉴赏考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曲的诗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考查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
2.填空题:主要用于默写诗文名句的上下句、作家朝代、字号、作品体裁及出处等;
3.简答、品述题.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
    1.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
    2.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3.题型以选择题居多,近几年特别是06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4.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一般占2—5分。
【中考真题展示:2007年广州市语文中考第12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方法指引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