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技法支招

作者: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卢崇斌  时间:2006/4/29 7:24:0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03
  诗是心灵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它是一种能集中地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的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其在陶冶性情、启迪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文学样式所难以替代的优势。本单元有传统诗词5首、现代诗3首和歌词3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鉴赏:
  一、吟咏诵读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初中生最初对诗词的鉴赏应首先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声情并茂的诵读,借助视听等媒体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易激发我们的审美情趣。我们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会感悟出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如《再别康桥》 一诗,全诗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错落有致,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只是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吟咏至此,诗人心中那种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炼字评句中感知诗词的语言美。
  诗人都擅长用生花的妙笔,把平淡无奇的文字,合成优美、生动、准确而精练的诗歌语言,抒发满腔的激情,而要做到这一点,往往要借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比喻使诗的语言形象化,而诗在选择“喻体形象”时往往注意其新颖性,能够为读者的想象、联想提供广大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特别感受这个喻体的活力和感染力。拟人使诗的语言形象而富于主体感,它能形成一个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不到的艺术世界,使人们感到新奇,在新奇中又感到亲切,因此在读诗中应能看出通过诗人的手法所渲染的情绪和气氛,以及它所生动传神地表达出的诗的主题。
  三、探究背景中把握诗词的情感美。
  不同时代、不同遭遇,会创造出不同的诗境,学习诗词时要进一步了解作者当时写诗的真情实感。光从字里行间去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诗词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进—步考察和探讨,这样我们就能从诗词的字里行间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寻找诗词感情的突破口,领略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如《破阵子》一词,淳熙十五年间,南宋著名词人陈亮访问辛弃疾于带湖,二人纵谈天下事,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但腐朽的南宋统治者并没有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壮志难酬的悲情溢于言表。
  四、想像联想中鉴赏诗词的意境美。
  鉴赏诗歌应当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自身恍如亲临其境之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思中,进而与诗人达到共鸣,甚至超越诗人的思维,对诗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这样我们才能读懂诗,读透诗!
  诗是世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在读这最美的语言时,应以最美的心境,最饱满的激情来体味诗人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的技法,唯有如此,诗才会越读越有韵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