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主题——“成长”话题作文导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7/6 16:33: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100字,是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6期)》上的一个系列稿件之一。
和谐之主题四——成长导写
导写              —
    成长是成人世界心急如焚的期待焦虑,成长是孩童时代永恒的神秘境界。成长作为主题词进人中学生作文,似乎是近几年的事情,其实它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教育的切入点。
    成长是什么?如果成长中的中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老师尚不清楚成长的青春属性,那么让孩子们写这个主题的文章,我们收获的将是一堆毫无意义的平淡记事加上空洞的口号或渴望。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想引用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贴子——“鲁迅先生就早恋问题答记者问”。这是某位网友用鲁迅先生的原话来回答现代人关于“早恋”问题的困惑的一个贴子,诙谐幽默,充满智慧,令人忍俊不禁又击节赞叹。其中“改变他们的精神”一句,可谓一语中的,直击要害,值得一读。
    问:父母应该怎样看待早恋问题?
    答: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问:您怎样看待早恋现象在校园里的蔓延呢?
    答: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问:您对已经被老师家长发现了的早恋学生有何建议呢?
    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点评:成长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经历。对于大人们来说,经历本身就是财富。我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为什么不能容忍孩子们也经历一次呢?即使这些经历有时候意味着对抗。
    问:您认为早恋的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气质?
    答:横眉冷对千夫指。
    问:胆量呢?
    答:我以我血荐轩辕。
    问:您觉得早恋者该怎样面对师长呢?
    答: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点评:成长的第一要义不是性状的成熟,只有在心理、思想、精神上的真正“长大”,才能算得上是全面并且健康的“成长”,身心和谐的成长。
    问:您自己有过早恋的经历吗?当然您可以不回答。
    答: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点评:回首往事,少年时代的风流浪漫有多少都是不甚可惜的梦,大可一笑置之。但是,如果年轻时没有认真过,谁又会如此成熟老到。也许,人一辈子都在成长中,待到一切都成熟时,就是反思了。
                 二
    要写好“成长”这一主题的文章,我以为,应该就以上三个理解的层次,在选材上多下工夫。选材,并不是说只反映出你身体的强健、年龄的增长,而是要选择那些能体现你情感日渐丰富、思想逐步成熟、精神不断提升、人格趋于完整,对你有着非凡意义并难以忘怀的那些人或事。它可以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一席话,也可以是一本书或者一本书的某个章节;可以是一件往事的一个或几个片段,也可以是一部或几部电影的某些镜头……
    下面试就几篇例文“选材”的角度举例说明:
    1.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一席话。
    著名散文家何为先生在《老师对我说》一文中,记叙了他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遇见的两位老师:
  1978年的秋天,何先生回到了他“隔了三十多年以后的满城园林的苏州”。那天下午,他在颇负盛名的城内某大学“一个爬满藤萝的石砌大礼堂里”,回顾着自己一生的文学创作的道路,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两位老师——李致远先生和孙太禾先生。文章起笔委婉而深情:
    时近黄昏,幽暗的池座里恍如浮起一层轻雾。台下人影模糊。落日光带来一种朦胧的感觉。在座的都是老师和未来的老师们。谢谢他们的耐心,让我在大庭广众之间,追溯漫长岁月里的艰难历程。我怀着眷念和感激之情,述说四十多年前引导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两位老师,无非是要借此向新时代的老师致以敬意。.我发觉自己回忆往事的声音,在这个秋之暮,听起来连自已都感到是一种独白,充满了怀念,充满了依恋。
    然而,激励他最终走上文学成长之路的却是两位老师的一席话:
    “哦,毕业了。”李(致远)先生说了几句贺词,声调逐渐高昂,“在这个可诅咒的时代,毕业等于失业,摆在同学们前面的道路——不是生路,就是死路;不是新路,就是老路,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停停,他又讲下去,几乎变成愤激的大声呐喊:“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你们往后走哪条路,由你们选择,可是千万别重蹈覆辙,再踏上前人走过的那条自取灭亡的绝路!不!你们要去闯出一条崭新的路,去,去吧,去走新的路!”
听起来声音有点古怪。这临别赠言有若沉闷黑夜里爆出一声惊雷,全场的同学无不为之愕然。
…………    
    某次,她(孙太禾先生)写着这样的话:“文艺是生活的反映。生活的范围有多大,文艺的范围就有多大。”
又一次,她强调指出:“文艺无论如何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提出时代的症结,以感情的力量表现出来,激起大众强烈的爱憎,震撼千万人的心灵,知所奋发,那文艺才是时代需要的文艺。”
…………
那是从遥远岁月里传来的问询:
“我们过去两载的情谊与我对你未来的希望,这里是难言的。我来问问你吧:一个人幼年的爱好,是会支配一生的遭际的。假如遭际不如意,你会不会后悔呢?你对它忠实的程度能发一个什么样的誓言呢?”
…………
    “我以你最忠实的朋友的资格,看你用大众创造的语言,去对不醒的世界吹喇叭,我等待着为你拍手!”
  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样的一席话,深深地影响着作者对未来道路的选择。文中写道:“在那个多雪的冬天里,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散文,那篇文章发表时用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题目:《路》。”而在孙先生的指引下,“我开始涉猎一些世界文学名著,从童话的幻想天地进入一个引人人胜地展示人类灵魂的精神世界。”是啊,从童话的幻想天地进入引人入胜的人类灵魂的精神世界,这不就是作家精神成长的历程吗?
    2.一本书或者一本书的某个章节。
    “好书伴我成长”已成为当今中学生常写常新的话题。然而,真正要写出一本书对你思想、精神上的成长的影响并不容易。首先,你对这本书的感受应该是独特的、刻骨铭心的,是你一个时期以来梦想的膨胀,诗心的涌动,欢乐的激荡,疑惑的撞击,更是你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撼动与人格的升华。高二学生张小婉的《读书——我精神成长的历程》一文就颇具
这方面的功力:
    曾有一时,我成日浸泡在宋词的温歌软语中。有一本杨海明教授写的《宋词与人生》就让我废寝忘食:南唐后主李煜的几句词特别让我感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