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80字。
阅读小专题二
小站歌声
修祥明
①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②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不班40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③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④3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去和千里之外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边定居了。
⑤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⑥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⑦40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⑧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⑨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⑩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福。
⑾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风跑着,唱着……
⑿好人一生平安。
⒀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
⒁车上的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
⒂孩子们怎会知道,她不是去结婚。3天前,她去县城体检,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评论:读完这篇短文,我感觉苗兰老师真的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她一个人到离家很远的山村教书,最后却因白血病不得不离开这群她深爱着的孩子们,为了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她选择了自己一个人孤独地面对剩下的最后时光。
文章虽短,但山村孩子们的纯朴和热情,苗兰老师的圣洁和无私,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1、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的人物和当时的环境氛围。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环境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行文结构上采用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苗兰老师来到站台,为什么会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一句中的“这”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为什么要对孩子们撒谎?为什么要选择子夜时分离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对歌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阅读
一上午了,死囚站在铁门里,隔着铁栅栏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管过来问死囚:“临刑还有三天了,你还有什么最后的要求吗?”死囚说:“能不能给我些报纸看?”
死囚最早就是看报纸发家的,那也是一次偶然的机缘。一次走累了,坐在马路牙子上,随手拾起一张破报纸,就看到了一条致富消息,死囚就去干了,发了财死囚又大干起来,干着干着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越偏越远。
看管给死囚拿来一沓报纸,死囚仔细看着报纸,挨着生命的最后日子,突然他被本市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