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2 15:4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9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
[复习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2、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复习方法]
借用多媒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复习设计]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意思是“集市”
②音近形似。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意思是“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后”
④音近形异。如: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道”通“导”,意思是“导向”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