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样》探微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8 17:26: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00字。
《我的五样》探微 
□汤忠辉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是一篇独具匠心的心理散文。作者记叙了一次模拟的心理测试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先选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空气、阳光、鲜花和笔。然后再逐一删除,最后只选择坚守一样——笔。作者巧妙地借助这一虚拟的选择,表达了自己对自我生命生存意义的追寻。文中多处用了衬托、对比手法,一些地方比喻运用得十分妥帖。逐层推进的写法很值得我们揣摩,这些都体现了毕淑敏散文的独特魅力,为人所津津乐道。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面对另一些问题,诸如作者经过诸多选择后为什么独独选择“笔”?在被作者放弃的内容里,有父母、孩子、爱人,还有生命赖以生存的三个要素——水、空气和阳光。我们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取舍?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猝不及防地提出这样那样的一些具体问题。教者自然而然想用教参上的解释来回答学生,但教参偏偏语焉不详,有些理解亦难以令人信服。 
  其一,作者见其他同学选择了父母、孩子和爱人,虽然暗自惭愧,但是自己仍然没有选。作者在文中对不选爱人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样这一点解释得比较清楚,而对为何放弃父母和孩子却没有多写,教参上也没有多说。其二,作者舍掉空气,紧接着又说:“我曾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冰山上攀援绝壁,被缺氧的滋味吓破了胆。隔绝了空气,生命便飘然而逝……”既然如此,又为何要删去空气?其三。作者最后删除了阳光,而前文却说有了阳光,“曾经失去的一切,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归来。纵使除了阳光什么也没有,也可以在沙滩上直直地晒太阳难。”怎么解释这种舍弃?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 
  仔细阅读毕淑敏的文章,诸如《心灵七游戏》之类,我们会发现,她的文章的确是为你、为我、为他、为所有有心人而写的。作为作家。她的爱,不是一般的一己之爱,她所爱的,不仅仅是她的父母、孩子和爱人,她爱所有有心的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样的爱。是一种博爱。作者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父母,不是父母、孩子、爱人不珍贵,而是与此相比,“笔”是作家的最爱。这种选择不仅能表达作者的追求,更体现了作家博大的胸襟。 
  至于作者舍弃空气这一点,乍看的确令人费解。既然生命飘然而逝,要“笔”又有何用?诗人臧克家曾有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钱钟书认为,作家的使命就是要抵制任何诱惑,要有一枝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笔,要有铁肩膀。作家就是要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命运及其生存状态。并以此唤起别人的关注和思考,这是他们写作的原动力。作家应该为广大民众和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精神食粮,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责任。在我们看来,即使作为物质生命存在形式的肉体消失了,作为作家精神思想的载体——作品也能流传于后世,这实际上就相当于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哲学大师笛卡儿有一著名的哲学论断“我思故我在”,这里的“我”,并非指身心结合的形体的“我”,而是指独立存在于形体之外的精神实体。“我”的根本属性是思想,“我”是与思想共存的,有“我”存在,就有思想存在,有思想存在,就有“我”存在。纵使作为肉体的我不存在了,思想仍然存在。尽管笛卡儿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遭到很多人批判,被认为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但我想,抛开哲学上的争论,单纯就一个人存在的哲学意义而言。用这句话来解释毕淑敏的取舍,可以算是恰到好处的注脚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