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材料——鲁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4 6:52: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50字。
论据材料——鲁迅
范蕊  2007-8-2
  1、  走近鲁迅 我与鲁迅先生对话
  是否还在做“奴隶”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总有许多让我不明白的地方,但《灯下漫笔》一文中有几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说到修史的题目的时候,更直截了当地将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文末呼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广为什么独记住这些?也许从中隐约感觉到了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话给我很大震撼,确切地说是恐惧。我们总是拿鲁迅的作品来分析,作为我们批判过去时代人性的堕落、麻木,批判旧社会黑暗本质的证据、武器;用它来作语文课上的政治教材。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自认为推翻了那个时代,继承了鲁迅的志愿了吗?当然,否则我们怎能一本正经地“学”鲁迅,大模大样地“供“鲁迅!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们不是那些“食人者”,更不是“奴隶”吗?当然.毛主席不是宣布我们翻身做主人了吗!但是仍会震颤,因为读了这些话,我感觉那个奴隶时代还没结束,感觉辜负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期望。没错,剥削少了,旧社会的三座大山都推翻了,我们没有理由再做奴隶。但奴性变了吗?当面对现今下岗的抉择时,多数人不去苦思如何去自立,而是为政府有待业救济,有再就业帮助而庆幸。有人自立成功了,媒体大肆报道。为什么?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们少有创业的想法,只是希望体制的改革,不要革到自己头上或革得轻些。只希望枷锁不要拴得太紧,而不求挣脱,这不是奴性?或许,现在的我看成人的社会太早了。但我觉得即使作为学生,我们中有很多人过早地失去了年轻人的朝气。有人显得 很老成,有的太现实。几乎都学会在人前留一手,少说话少惹祸。谈到学习,多数是机械的,确切地说,学习并不是我们的追求,倒更像是工作。学科的重要性只在于它是否紧迫需要,是否被老师看重。我们缺少学习的渴望,没有学习的活力。我的一位叔伯曾告诉我,他那时学习是如何如何的“饿”。可现在学生中“饿”的人太少了。面对他时,我也只能回忆自己是如何机械地“吃”了几年的。面对如今的教育改革,我们一方面觉得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感到能否创新对于我们学生都无所谓。我们还是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干。对争什么我们已没多大兴趣,宁愿当学习的“奴隶”。这样的我们,难道不是还在做奴隶? 
  鲁迅先生最喜爱年轻人,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可我虽是一个青年,却常感到自己身上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暮气。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之后,除了惭愧,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
  2、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