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50个字。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对中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的探究
文章摘要: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把观察、思考、表达三者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起学生对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视,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并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困难,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提高
作文是人的灵魂奔放,灵感爆发,灵性活化。在谈及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一问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贫乏,缺少写作的源泉,另有人认为,中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我认为这两种观点说得都有道理,生活的丰富与否确实对写作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仅有丰富的生活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双能发现东西的眼睛,两者缺一不可,两相比较似乎后者更重要。然而大家于此还疏漏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当有了丰富的生活且有了对生活的感悟之后,用什么东西去表述出来。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作文写不好,既不是缺乏生活,也不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缺乏的仅是表达能力。有一个学生的母亲突遭车祸身亡,这个孩子在母亲去世的日子里天天以泪洗面,沉湎于一种极度的悲痛之中。我劝他为母亲写篇文章吧。我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纾解他心中的悲痛,二是想以此为契机,来打通这个孩子作文写不好的一个结。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交上来的作文仍不足800字,在这不到800字的作文中,“好”作为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母亲多达20余处。这个孩子的关于母亲这个作文题材的生活还不够丰富吗?对这个题材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吗?很显然都不能做出否定的回答。为什么这个孩子的作文仍然写得干瘪短小呢?很明显,在这里表达成了他写不好作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表达是一种能力,在这一能力中,其要素较复杂,但字词句等素材的多少是居首位的。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人,首先缺少的是用以表述内心感受的那些素材。曹靖华先生说得好:“作文好比建筑,素材就与同砖瓦。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也就好比巧妇的手中‘米’,无‘米’,也就一筹莫展了。文章生动活泼同素材的丰富是分不开的……素材越丰富,文章就越生动出色,读者就会喜笑颜开,百读不厌。”(《往事漫忆——鲁迅先生谈写作》)
生活中常见某生为了表述自己内心的某种感受而急得面红耳赤,抓耳挠腮。这时他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词汇,在自己积存的素材中一时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去准确表达他内心的感受,这时候常常有人在旁边根据他的叙述语境及其表现,替他找到一个词,他马上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