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浏阳市古港中心学校 陈清  时间:2005/11/26 20:42:1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681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
  作文是作者人格气质、精神面貌、生活体验和文字表达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如此,传统的作文观念总是让作文附载了大多的东西:理想教育、道德诉求、、、、、、这种观念让作文成为我们中学生的不可承受之重,他们的作文很多都是:“虚假的体验,模式化的表达。”  
  (一) 题材雷同、虚假:
  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为学生划定了许多禁区:灰暗的题材不能写;有违师道的不能写;教师反感的不能写、、、、、、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么选用前人已经写了无数遍的题材,要么在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一写好人好事就是捡钱让座之类的题材;写教师就是深夜批改作业;写同学就是帮我补课;写母亲就是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二) 立意矫情、伪崇高:
  学生作文时为了迎合某种标准或自我标榜,结尾时一定要写上: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为了xxx,一定要xxx。这种故作姿态的作文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就像花园里栽满了塑料花一样,主人看着别扭。
  (三) 结构老套:
  当一种结构模式流行以后,所有人都不再动脑筋,只把作文套进这个结构就行了,所以我们中学生作文大都千篇一律,令人望而生厌。如写家乡,大部分同学就会采用春、夏、秋、冬来构建全文。
  (四)语言程式化:
  程式化的语言在我们中学生作文中非常普遍:提起教师就是”蜡烛”;写到祖国就是“伟大“;着急就是“热锅上的蚂蚁”;一失败就会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此可见,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
  真正让人百读不厌的创新之作,是那些情感丰富、思维独特的作品。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走进学生心灵,从学生内心世界出发,关注学生内心世界。
  坚持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范围不受控制,可以写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也可以写学校、家庭等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段偶想,一种情绪,一点火花,一则幻想,甚至一段牢骚,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教师就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
  另外,教师在确定作文题目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虑及学生的生活阅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便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命题作文,可采取一材多题,一课多题,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需求,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特长。亦可一必教者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适时适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时空,任其自由作文,尽情倾吐。作家蒋和森曾说过“每当老师不出题目,叫我们自由发挥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自由作文,学生没有压力,全身放松无拘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趣好恶和能力层次,写下触景动情的事物、社会、人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 激活学生想像能力:
  作文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种种原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是无穷的,它可以创造一切。”
  学生的生活经历少,生活环境狭窄,很多情境要想有丰富的亲身体验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想像的体验”了。可以这样说,想象力能够让学生飞上九天揽月,潜入海底捉鳖,让学生自由遥控桑田,任意调谴风雨雷电,学生一旦有了想象力,也就具备了写出创新作文的良好素材。
  在训练学生想象力时,要引导学生“自由”但又“合乎规律”的异乎寻常的幻想和夸张,要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将大脑中存储的生活画面进行剪接和排列组合。
  (三) 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
  创新作文的重要标志是写出个性。无论从题目、从体裁、从构立意、从语言审美等任何一个角度看,创新作文总是要写出作者的个性来,真正体现文如其人,读文能见其人,识其人。因而我们应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进行个性化表达。
  要想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式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教师就应更新观念,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色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使他们乐于表达,形成“人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民主写作氛围。
  一次学生写春游,大部分同学都在写如何玩得高兴,可是有一个同学却迟迟不下笔写作文,老师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在这次春游刚开始时,就骑着单车摔了一跤,结果没玩什么,不知写什么好,老师就引导他:既然觉得这次春游没什么意思,那你就写写怎么没意思吧!最后这位学生写出了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因而,老师及时发现积极的引导、大胆肯定学生作文中个性化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多,学生习作中“千人一面”的问题才能解决。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写出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色彩的文章,好文章正是因为有鲜明个性和创新色彩才显得分外有价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