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个字。
语文教育的金钥匙——语文实践
三堂街镇中学 周范忠
《语文课程标准》认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很多,我认为主要抓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口语交际。
一、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等说的也是影响对人的影响。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形成具有高尚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的现代新人。
1、让学生从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主体。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 ,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具体而言,老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 “主动介入”,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对于自读课文也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