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个辅导专题材料,约17000字。针对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设置作文题“大自然的智慧”,有素材积累、写作指导、各级范文,切实有效,应用性强。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教学案——记叙文写作指导
022
命制人:陆洋 审核人:颜庭学 时间:2007年11月25日
一.作文题:
美洲有一种巨杉,能长到百米之高,屹立几百年,可是它的根却只在浅土层,为什么强风也吹不倒它呢?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树成群生长,它们的根须是缠结在一起的。
蜜蜂的蜂窝构造精巧,房孔都是正六角形,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令人惊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模式建造的。人们还注意到,粮食作物很少开绚丽的花。……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令人惊叹,人们经常地从大自然得到启示。
请以“大自然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性文章。
二.写作分析:
(一)审题:自然现象+给人类的启示
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
鹰击长空——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
鱼翔浅底——生无所息,奋斗不息。
荒芜而并不衰败的地坛——困难与挫折中更应珍惜生命,好好的活!
错误理解:无自然现象,把自己的理解强给它。
例:秋的深沉、睿智,冬天坚强不屈,坚忍不拔;
我高兴时,星空提醒我……我难过时,大海鼓励我……
例一:当我靠近连绵不绝的大山,身临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前时,感受山的气息,听着海的呼吸,感受山的深沉,体会大海的不懈奋斗。但我尤其叹服大自然的智慧,他用那山、那水教育着我们如何面对人生。
例二:山,他那高高低低、或平坦或陡峭的山峰也向我们倾诉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在高潮时不能骄傲,因为它总会过去, 在低谷时候不要灰心,因为它也总会过去。
例三:海,他不用生动的语句,只用他那波澜起伏的波涛教育我们,人生来就要奋斗,为着自己的事业而不断地奋斗,奔流不息,即使遇到了阻挡你的礁石,也可以经过反复的冲刷,不断地向他发出挑战,努力地走向胜利的彼岸,即使无法到达,奋斗了努力了,也不枉到这个世界走一趟。
范文一: 流水的智慧
哗啦哗啦……
流水,是生命的源泉;流水,是生命的渠道;流水,是生命的祖先。
流水的精神……大自然的智慧……
——题记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条小溪,流啊流啊,碰见了一座大山。大山说:“小溪妹妹,你流啊流的,要去哪啊?”小溪说:“啊,原来是大山哥哥!我要到很远很远的大海那去呢!”“啥?要到大海去?大海有啥好的?”大山疑惑不解…“哎呀,你不知道啊,听说大海很大很美的。”“很大很美?我看你就别流啦,就在这陪我好了。看看我,一年到头都在这里,现在有多大,多美啊!大海哪比得上我。”“唔……我还是想去大海。虽然可能会很久,但这也是我自己决定好的。再见啦!”小溪又流啊流,最终流到了大海。当然,大海的大与美,停滞不前的大山是不会知道的。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教学案——记叙文写作指导
011
命制人:陆洋 审核人:颜庭学 时间:2007年10月26日
一.作文题: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人们感怀并摹写这种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静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扰,感慨历史的沧桑。人类一直思考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的关注。”大自然不仅无私地养育了人类,而且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倾听高山的心声,聆听秋月的细语……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美洲有一种巨杉,能长到百米之高,屹立几百年,可是它的根却只在浅土层,为什么强风也吹不倒它呢?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树成群生长,它们的根须是缠结在一起的。
蜜蜂的蜂窝构造精巧,房孔都是正六角形,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令人惊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模式建造的。人们还注意到,粮食作物很少开绚丽的花。……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令人惊叹,人们经常地从大自然得到启示。
请以“大自然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性文章。注意:1、自拟题目、自定立意。2、卷面要保持整洁。3、每错一字扣一分,最多扣5分。4、作文批改已经从48分切入。
二.写作指导——深层思考见功力
【审题】
对提供的材料严格审题,使写作的内容符合题意,是学生写好作文的起码要求。但是,仅仅审准了题意,按照要求写作,往往会和其他人审题的思路一致,写出的文章未必会有新意。因此,从写作实际看,学生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还得要求自己对材料和话题作进一步的深层思考,进一步挖掘它们的内涵,达到别人不曾达到的高度,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材料分析】
从一般审题上看,这篇文章并没什么特别难解的地方,写作方向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又以大自然的智慧启迪人类的内容为符合题意。因为从提示语看,它明确指示着写作的方向:自然界令人惊叹的现象,使人类获得种种启示。审题时就得这样考虑:自然界的这“许多现象”是哪些现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以及将来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从这个层面看,我们可以就提供的材料来思考。
第一则材料写巨杉成群生长,根须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