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00字。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教学案——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新课程高三文言文教学案之答题技巧篇,立足于07、06、05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分析规律,有方法指导和知识积累,分教师版和学生版,教师版用于教师备课,学生版用于学生随堂。答案详尽。
009
(三年高考分析及答题技巧)
命制人:陆洋 审核人:颜庭学 时间:2007年10月18日
一.考查内容:
1.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B级,考查理解能力)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值:18分
二.规律探析:(07、06、05三年高考试题)
共同点:1、选材上:人物传记
2、题型:实词理解(1)语意理解(3)语句翻译(4)
不同点:题型上——虚词用法(2)(05、06)信息筛选(2)(05、07)
三.技巧突破:
(一)明大意,完成第3、2题。
1、明出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
07《三十国春秋》——南朝;06《宋史》“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2、清事件——依事件写人物
问:以07年试题为例,全文写了哪些事件?用“//”划开。你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节:父义亡命//葬母寻父//牢之高会//进之去之
第二节:三人结义//从军授相//力劝道济//平定叛乱
第三节:巧避到祸//坦视生死//死得其所
主要依据:事件开始或完结的标志
(1)时间变化:“进之生十三年”“居五日”
(年号、庙号、具体时间、表示时间的词)
(2)人物变化:“父瓒”“进之”“牢之”“与下沛薛彤”“从道济”“徐羡之”“及谢诲反”
(人物第一次出现要圈出,一般会出现该人物的全名,如姓、名、字、号、籍贯、官职,以后一般出现该人物的姓或名)例:07年“道家”中的“道”会误为“道济家”
(3)官职变化:“乃辟行军司马”“授广固相”“为司空参军”
补充知识: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三是降职,即“左迁”。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
10、黜,废免,革职免官。“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1、放,放逐。“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