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个字。
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三语文备课组
执笔人:康培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九年级下第四单元——先秦诗文。本单元是本学段最后一个单元的文言教学,所选诗文都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一)、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本文出现的主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技能掌握与指导: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注释和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的能力;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三)、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搭建课堂提问、解疑、点评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智能,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四)、情意修炼与开导:体会“讽谏”的妙处,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五)、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纳谏除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古文教学课堂缺乏活力,缺乏生趣,缺乏吸引力,学生容易出现被动学习。对劝谏艺术的欣赏只停留于课本,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实践生活的指导,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封建专制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听而惨遭杀身之祸。吴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史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可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是什么本领?(学生低声议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战国策·齐策》的经典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了解古代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