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90字。.中复说文系列稿件
《2008年高考语文复习指津》
高考作文指导一
用闪光的思想征服读者
----怎样走出高考作文立意平淡的误区
《北京考试报》高招版特聘高考研究专家陈中复撰稿
高考作文用什么征服读者?是优美的辞章,生动的材料,独特的笔法,或者是闪光的思想?这个立意问题曹翁早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借林黛玉的嘴作了明确的回答:“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个老生常谈的立意问题,似乎没有必要再谈了,但从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试卷以及当前高三学生作文现状看,非大谈特谈不可。
与2006年取消话题作文后所进行的命题探索方向相一致,也与北京考生一年来的作文训练大体相合,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独出机杼、格高韵雅。试题从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别严士元》中采撷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入题,试题命意与设计都颇具匠心。
审题时首先要思考:试题所供材料给了我们些什么信息呢?一联唐诗、五种理解、写自己的体会、要展开联想。
先说“一联唐诗”,先得看明白这联诗在说什么吧,看不见的细雨把衣服淋湿了,花瓣悄悄落地听不见声音,这是字面上看明白了,再读一遍呢,恐怕意思还不仅限于此。
试题紧接着提供了五种理解。问题是你对着五种理解是不是真理解了。这五种理解,实际上是五种不同境界(或寓意),它为考生搭建了一个打开思路、选择角度的宽阔平台;五种理解之后的省略号,又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接着再谈“自己的体会”,你当然可以对提供的五个“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