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90字。
《道士塔》课堂教学实录
广州执信中学 苏国清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想向大家介绍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一种文化。这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这一种文化,灿烂辉煌,在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的目光;这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视频,了解敦煌文化的璀璨及它所蒙受的劫难。
欣赏视频:《永远的敦煌》
师:斯坦因对莫高窟文物的骗取成了敦煌文化血泪史的开端。随后各国文化大盗蜂拥而至,疯狂的掠夺和毁坏文物,一件件国宝遗落他国。(幻灯片展示被掠夺而去及惨遭毁坏的国宝的图片)看,这些都是中国的国宝,它们陈列的地方却是大英博物馆。看,敦煌艺术最突出的两大成就——壁画和雕塑,惨遭毁坏和盗取。据有关数字统计,敦煌文物被盗窃出国并保存在国外的共有3万多件。而在中国的仅有七千多册,不到总量的四分之一。
师:莫高窟蔵经洞的发现及它所蒙受的劫难就成了中华民族任人掠夺的血泪史的缩影,面对这羞辱苦难的历史,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都会很痛、很恨。也正是按捺不住内心的这种愤恨交加的感情,余秋雨先生写下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道士塔》。请同学们在预习在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或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谈谈你读后的体悟。
在《梦敦煌》悠远的旋律中,师生进行品读交流。
石永翔:我最喜欢的语句是:(大声朗读)“我见过他的照片……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分析)我觉得它对王道士描写特别好。从那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生活水平低,贫困落后;还有文化水平低,思想愚昧、落后。
师: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石永翔同学的分析就是如此,从作者对一个王道士的肖像描写中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缩影,很好。同学们还有没有喜欢的语句,想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
梁颖思:我欣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分析)作者用凄美的意境向我们表达出当我们的文物被外国学者用极低的价格、极其轻松地运走时,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义愤填膺,想要将愤怒的洪水“倾泻”,可是对着一个无知的道士,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无奈。
师:梁颖思同学找到的语段很有感染力。对作者融入其中的感情的把握亦较到位。我们阅读散文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语言的品读鉴赏。(幻灯片展示)
1.分析语言的深刻含义,讲述它所引发的你的思考。
2.体会语言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及由此所激发的你的情感共鸣。
3.分析语言及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表现力。
参照老师的提示,有没有同学想要梁颖思同学的分析进行补充呢?
丁霭婧:“王道士只是错步上前的小丑”,的确,在我们对王道士诟骂的同时,我们静心想一想,就会发现他只是一个可怜的人。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王道士也只是愚昧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在那时,整个民族都愚昧无知,我们想要求一个生活在封建闭塞的社会的最底层的农民明白这笔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是近乎不可能的。“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