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冤仲卿母,杀人何必恶婆婆——也论刘兰芝被遣及其悲剧的原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6 23:45: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730字。  
  千古一冤仲卿母,杀人何必恶婆婆
   ——也论刘兰芝被遣及其悲剧的原因
  聂丽红
  有汉一代,辞赋盛行,诗坛一度冷落。及至“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出现,使文坛为之一新,大放异彩。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为我国古代诗歌增添了光彩,并成为汉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它是汉末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它问世以来,即以其悲剧的内容和煌煌巨制而博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孔雀东南飞》以鲜明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绝妙融合催人泪下,感动了千千万万善良多情的人们。诗中男女主人公如胶如膝地相爱、血泪相流的相离令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可谓“长歌之哀,过于恸哭。”①
  有关《孔雀东南飞》的研究文章可说是“车载斗量”,不计其数。不少学者、专家的许多文章的观点,以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为原则,切中肯綮,为后代学习研究者所认同,大都形成共识。各家观点,笔者不敢妄下断语,认为他们不正确,但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每次读完这首诗,心中却萦绕着一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刘兰芝德、才、貌三全齐美,婆婆为什么还要一意休她?课文讲授完毕,不少同学也问我: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    
  是呀,诗里的刘兰芝光彩夺目,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好媳妇,她勤劳善良,美丽聪慧,诗里作了精彩的描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言其心灵手巧;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说她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很高;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言其极能吃苦耐劳,劳动技能精湛;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若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极言其形象之美,体态之佳,世之罕见; 
   兰芝被迫离开焦家,还叮嘱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其赤诚的孝心溢于言表,可以说感人肺腑;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是说兰芝的爱情,有如蒲苇,其柔如丝,永不断绝。
   这样的儿媳可谓十全十美,千载难觅。焦母如果稍有理智、人性,就不应该对兰芝苛求,迫害,但她竟然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一莫名其妙的理由遣归了兰芝,岂不怪哉!
  人教版教参始终未提及这一问题;我查阅了不少刊物,很多文章,不少人认为,兰芝被遣归,是焦母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造成的。我认为这个观点不足以服众:焦母爱施婆婆的淫威,只不过是满足一种畸形的心理需求,兰芝也只有逆来顺受,在当时来说,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其矛盾不足以尖锐到遣归兰芝。我认为,兰芝和焦母的矛盾有深层的原因,只不过隐含在诗中,没直接说出来罢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