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6260字。
山东省济南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二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期末测试卷
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0 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有相同意思和用法的是( )
①贤者亦有此乐乎 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A ②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B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③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①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①诵《诗》三百,授之政,不达
C ②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 ②达则兼善天下
③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③达官贵人
2、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②则冻馁其妻子
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里仁为美
⑤以德行仁者王 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⑦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⑧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⑩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A、①⑦⑧/②③⑨/④⑥⑩/⑥ B、①/②③⑥⑧⑨/④⑤/⑦⑩
C、①⑧/②③⑥/④⑤⑩/⑦⑨ D、①⑦/②③⑧⑨/④⑤⑩/⑥
3、下列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其为人也孝弟
③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⑤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⑦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⑧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⑨择不处仁,焉得知 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A、①②④⑤⑧⑩ B、②④⑥⑦⑨⑩ C、③④⑥⑦⑧⑨ D④⑤⑥⑦⑨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都基本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③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④造次必于是
⑤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⑦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⑧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⑨有言者不必有德 ⑩民有憔悴于虐政
A、①②④⑤⑦⑧ B、②③⑤⑥⑧⑨ C、①③⑤⑧⑨⑩ D、③④⑥⑦⑨⑩
5、下列句子中与“其斯之谓与”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有是哉,子之迂也
C、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D、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6、下列句子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前51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仁政、德治与礼乐教化,创立了儒家学派。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B、“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其心目中一个崇高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以“仁”修身、以“仁”治国的一系列主张,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纲领。因而,《论语》记录了孔子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对“仁”所做的统一的解释。
C、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我国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家。由他及其弟子编成的《孟子》一书,内容涉及到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倡导“仁政”,主张以民为本,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其“舍生取义”的论述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在危难时刻坚持操守、崇尚气节的宝贵精神资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每题3分,共1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