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全一册试题(21份)
- 资源简介:
2018年秋高中语文全一册( 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2018年秋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今朝风流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07.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异域人生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05.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古风余韵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06.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10扼住命运的咽喉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08.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11远行希腊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09.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12电脑神童盖茨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0.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7为世界工作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1.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8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2.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异域人生9一个学派的诞生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3.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3项羽本纪节选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4.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5.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5马钧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6.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6子刘子自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7.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7徐霞客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8.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8谭嗣同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19.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今朝风流1在哈金森工厂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20.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今朝风流2铁肩担道义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21.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今朝风流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22.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今朝风流4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23.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今朝风流5遨游建筑天地间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24.doc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今朝风流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201809163125.doc
单元质量检测一 今朝风流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A项,答题区间在第二段第三句“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选项说“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扩大范围。B项,由第三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激活发展活力”“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妨害城市发展”可知正确。C项,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二句“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选项说“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混淆是非。D项,“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错误,全文只在末尾说“是意义重大的”,并没有关于“根本原因”的议论,选项属无中生有。
答案: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解析:C项,“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错误,文中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分析了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A项,通读全文,作者是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并列来谈的,并未谈及前两者跟后者的关系,选项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答案: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田野里出世的婴孩
[土耳其]奥尔汉•凯马尔
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太阳似乎主宰着一切,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有节奏地不断挥动锄头。随着锄头均匀的起落声,农场工人们哼着歌。
……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1 在哈金森工厂
革命战斗七五年,道路坎坷志不移;绵里藏针胸坦荡,柔中有刚闪光辉。市场经济中国式,改革开放总设计;港澳回归垂千古,一国两制史无例。综合国力速增强,人民生活天天变;国富兵强立世林,世界和平是中坚。饮水不忘掘井人,十三亿人齐悼念!
美字体 为 共 产 主 义 伟 大 事 业 而 奋 斗 终 生 。
赏美文
走进邓小平青少年时代
赵葆华
当我要创作这个剧本时,绝没有想到这将是对我以往所有的创作的一种告别。当我开始面对邓小平的法兰西岁月时,我突然觉得我面对的是云锁雾绕的高山。高山仰止,难以把握;历史的风云环绕着这座高山,我又难以辨识路径。如何认识青少年时期的邓小平,如何艺术把握、艺术处理这一时期的邓小平形象,是我的创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创造出一个历史的风云际会,一个群星灿烂的星空。在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在邓希贤身边,成长了一批后来的革命伟人。那些年轻的“盗火者”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命运,他们在法兰西的革命活动构筑成剧作的纬线,把邓希贤同他们的关系构筑成剧作的经线。在此经纬线交叉的背景下,凸显邓希贤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和心路历程。
伟人既是历史的,又是未来的;既是具体的,又是超越时代的。倘若展现不出具体历史时空中的邓希贤,人物就不会真实可信;倘若展现不了超越历史时空中的邓希贤,就展现不出伟人永恒的精神力量。我在刻画具体历史时空中的邓希贤时,注意真实地描写他的性格发展过程,命运变迁过程,心路变化过程。邓希贤在法兰西生活的五年时光里,他的人生命运经历了“求学—求生存—求真理”的不同阶段;他的精神世界历经“热望—幻灭—求索—立志—奋发”的不同阶段。他满怀求学之志、一腔报国热忱来到法兰西,满心以为能学到工业救国、实业救国的本领,能在法国的学校里实现自己的夙愿。不料他很快就被现实的命运推向谷底,他没有经济力量维持学业,在法国五年时光里实际上他只在学校读了五个月的
……
6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如果你只剩一个眼睛,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一只脚,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两只手,会不会痛不欲生?要是你同时丧失了一个眼睛、一只脚、两只手,你还活得下去吗?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灵魂的拷问,我想包括我在内的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只会哭泣、会悲伤、会痛不欲生,更会绝望、会愤怒、会怨天尤人,会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同情、怜悯和照顾,没有尊严地活着,而又有人又会如何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坤山的世界。
美字体 挡 在 路 上 的 石 头 , 使 我 更 坚 强 !
赏美文
笑对人生残局
吴 哲
人若以命运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生来就走运;一种人生来就倒霉。台湾残疾画家谢坤山就属于后一种,似乎生来就和好运无缘,而与霉运结伴,倒霉了一次又一次,也倒霉得一塌糊涂,简直成了“倒霉家”。
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供他读书,所以谢坤山很早就辍了学。不过,生活贫困也使他早熟,很小就懂得父母的劳苦与艰辛。因而从12岁起,他就到工地上打工,用他那稚嫩的肩头支撑着这个家。然而命运偏不垂青这个懂事的孩子,总将灾难一次次降临到他的头上。16岁那年,他因误触高压电,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23岁,一场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随后,心爱的女友也悄然离他而去……
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打击,谢坤山并不抱怨,也没有因此沉沦。但为了不拖累可怜的父母,也为了不拖垮这个特困的家庭,他毅然选择了流浪。带着一身残疾上路,独自一人,与命运展开了博弈。
在流浪的日子里,谢坤山一边忙于打工,挣钱糊口;一边忙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