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350字。
上海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⑵问其故
8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__
9 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
1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
(四)(12分) 7.(4分) (1)离开 (2)原因 8.(2分) 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 9.(3分) 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 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2007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萧诚自务札翰①,李邕②恒自言别③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④。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有右军⑤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⑥。” 李邕欣然愿见。萧故迟回⑦旬日,未肯出也。后因论及,李固请见,曰:“许而不出,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既至,李寻绎⑧久,云是真物,平生未见。在坐者咸以为然。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及见,略开视,至床上⑨,曰:“子细⑩看之,亦未能好。”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有删改)
[注]①札翰:这里指书法。②李邕:唐代书法家。③别:鉴别。④许:赞扬。⑤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⑥大匠:指某方面造诣很深的人。⑦迟回:指拖延。⑧寻绎:这里指反复研究。⑨床上:指座榻。⑩子细:即仔细。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朝夕把玩,令其故暗 (陈旧) B.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珍爱)
C.许而不出,得非诳乎 (答应) D.昨所呈数纸,幼时书(文章)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呈邕 必以分人
B.萧疾其掩己 其如土石何
C.因谓李曰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D.子细看之 当余之从师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在坐者咸以为然。
② 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
22.结合文中材料,对李邕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19.D(3分) 20.A C(4分,各2分)
21.① 在座的人都认为说得对。
② 为什么说它是右军的真迹呢?鉴别力到哪里去了呢?
(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2.在不明真相之前,李邕拿着赝品“寻绎久”,说“平生未见”;得知真相后,他“略开视”,说“子细看之,亦未能好”。这表明李邕是一个虚有其名、知错不认错而又迷信权威的人。
(4分。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给2分;“虚有其名、知错不认错而又迷信权威 ”答出其中两点给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三)(11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
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
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