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人都能活下去——《祝福》课堂实录 让每一个人都能活下去——《祝福》课堂实录.doc--6359字,从马斯洛需要层次分析人物命运,从人性的角度启发学生做自我解读,太好了。
安徽省蚌埠市第七中学 吴金昌
一、悲惨的人生
师:上周五我们只留了一项作业——预习《祝福》,大家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现在拿出纸和笔,我们来听写几个字词。按惯例,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到前面来,在黑板上听写。
少不更事 沸反盈天 讪讪 歆享 牲澧
(请学生订正并解释词义)
师:我们只听写了5个词语,全部听写对的同学不到四分之一,知道词义的同学更少,老师没想到会是这样。看来,过了一个假期,同学们把上学期老师的要求都给忘了。在大家进校的第一节课上,吴老师就给大家强调“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记住今天的教训,今后预习每一篇课文都要先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弄明白,并记住它。
这篇小说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生1:小说讲了祥林嫂不幸的遭遇。
师:能说得具体一些吗?祥林嫂遭遇了哪些不幸?按时间顺序说。
生1:祥林嫂二十六七岁时,比她小十岁的小丈夫死了,她不愿改嫁,就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了一名女佣。做了三四个月,就被婆家人劫了回去,并逼她改嫁给了深山坳里的贺老六,说是改嫁,其实就是把她卖了。祥林嫂以死抗争,但最后还是屈从了贺老六,并生了一个儿子。祥林嫂在贺家过了四五年,不幸的命运又一次降到她的头上,贺老六病逝,儿子也被狼吃了,狠心的大伯把她赶出了家门。备受命运打击的祥林嫂又回到鲁镇,继续在鲁四老爷家做女佣。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没有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成了周围人取笑她谈资,鲁四老爷一家也因此更忌讳她。祥林嫂听了柳妈的劝告,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本以为可以洗清罪孽了,可是主人家仍旧忌讳她,不准她碰祭祀的器物,并把她撵了出去。祥林嫂沿街乞讨,当遇到“我”时,向“我”询问鬼神的有无,而“我”却无法准确告诉她,最后祥林嫂在对鬼神的恐惧中死去了,死在了祝福的前夜。
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1、生存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也就是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累了有地方休息,维持生命的存在;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要,也就是说生命存在不受到威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人要被社会接纳,能得到群体的认同,有人爱你,这种爱包括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友谊,异性的爱情等;尊重需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二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就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请同学们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选择不同的层面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生2:从生理需要的角度来看,祥林嫂最大的愿望就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活下去,然而她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命运的捉弄,她最后被鲁四老爷撵了了出来,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可是她的要饭的碗是破的,空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祥林嫂无法获得最低生存保障,她最后死在了雪夜里也就不足为怪了。
生3:祥林嫂的一生都生活在恐惧中,她害怕被卖改嫁,逃到了鲁四老爷家,可是最后还是被婆家人强抢了回去,被逼迫嫁给了贺老六。第二次结婚,又是夫死子丧的悲剧结局,从此她陷入更大的恐惧中,她害怕到阴间被两个男人争抢,被阎罗大王用锯子锯开。
生4:没有人爱祥林嫂,第一个丈夫小她十岁,根本不懂得爱;第二个丈夫是花钱把她买去的,也不是真正爱她。
师:四婶不是收留祥林嫂了吗?柳妈也帮她出过主意,到土地庙捐门槛。这两个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吧?
生4:四婶是看中她肯吃苦,能干活,要得工钱也少,一旦她不能干了,就被四婶无情的撵了出来。与其说柳妈是帮她,不如说是害她,她使祥林嫂陷入了更大恐惧中。
师:柳妈这是好心办坏事,打心底还是关心祥林嫂的哦。
生4:不是。
师:有什么根据说“不是”?
生4:(一时回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