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字。
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思考与2008年高考的作文策略
诸城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组秦涛
今年山东省高考作文出现在第七大题的第23小题,原题是: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考生们的考场作文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
一、写作能力比较欠缺
有的考生写议论文,但文章却没有明确的观点,或者始终围绕“记忆”在展开内容,却只是客观的叙述,而未能揭示其内涵。有的考生写记叙文,却仅停留在陈述的层面上,不会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也没有修辞方法,致使文章干瘪无味;而更多的则是情节简单,内容贫乏甚至幼稚,更谈不上新意,读来毫无感染力。
例如在提供给评卷老师们的20份样卷中,有一份题为《时间与记忆》的作文:
第一段:时间真的不会使记忆风化吗?有的人回答说:“是的,时间可以冲淡一切记忆。”但有的人却回答说:“不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永远也不会被时间风化的。”两种类型的人对这个问题持有他们不同的态度、见解,他们分别对自己的说法做了以下解释……
第二段:回答肯定的人说……
第三段:回答否定的人说……
第四段:两种人分别做出了自己的解释,都有充分的理由,朋友们,你支持哪种观点呢?哪种解释是令你口服的呢?
由于本文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只得了15分。
再如另一篇题为《不可磨灭的记忆》的作文,写的是个人记忆,具体记述了妈妈抱我送医院的一件事。虽然情感可能真实,叙事的结构也无问题,但内容单薄,并且语言问题多。最后评定38分。
顺带说一下,今年高考作文中写个人记忆的不少,其中不乏感情真挚的优秀作文。但这类作文也往往存在材料不丰富,重点不突出,内涵挖掘不深刻,立意不高的通病。
关于写作能力欠缺,就我们分析,主要包括文体意识不强,选择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较弱,语言不规范三大问题。
例如文体问题,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的写作中,有些作文从整体框架和开头看,是议论文,但主体部分却是大段的描述性文字,没有分析议论,与记叙文无法区分。而有些学生分析的文字很多,但是内容空洞,只是大白话,反复绕来绕去地讲,即使有材料,也往往是陈谷子烂芝麻的老材料,根本谈不上新鲜感、时代感。总之,就是不会选材,选了材却又不会分析材料,只会将材料罗列、堆砌。
语言不规范,则主要表现为语句不通顺。有的考生为了外表华美,开头和结尾堆砌了排比句,但细读却是文不通字不顺;还有错别字多,甚至题目中就有错别字的现象。而今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的新规定是错字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累计,最多扣3分。(外国名字可不扣分,如莎士比亚,“沙”字亦可,不扣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看到错字带给我们的显性扣分,还要想到隐性的扣分又有多少呢?
二、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不少考生的作文偏离题意,不谈记忆,谈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或是对概念理解错误,不理解“风化”是什么意思。
例如在提供给评卷老师们的20份样卷中,有一份题为《时间记住了》的作文:
开头:嘀哒嘀哒嘀哒……听着时间走过的声音,每一步都那么有力,那么坚定。这样稳健的步伐一定不是去追赶什么,而是要努力记住什么,不然时间为什么走得不慌不忙。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走着,帮我们记住了许多,我们的欢笑和泪水,成功和失败,甚至一些我们宁愿选择忘记的事情,时间也一并记下了,它是公平的。
结尾:嘀哒嘀哒嘀哒……时间记住了。
由于本文立意偏向时间,没有丰满的材料,被评为三类作文,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