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4 20:56: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80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
陈会设
  教学目标:
  以赤壁赋为范本与突破口,理解苏轼的成熟与伟大,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坎坷与挫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下面我先朗诵一遍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及断句;
2、把握文中作者情感的转换及朗诵时应注意的问题;
  3、在课本空白处记下你听此文的初步感受及理解。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东坡,世号曰:“坡仙”;此二赋,指前后赤壁赋。何谓“遗世”?同学们看课文注释(12)――脱离人世。
  赤壁之景到底怎样,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你能否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一袭月光泻在这万顷碧水之上,如烟雾般笼罩于江面,清风徐徐吹,波光粼粼。茫茫月色,茫茫江水,境界开阔而空明,意境澄沏而朦胧,如梦似幻。
  真可谓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字词和句子最能传达作者的这种心情?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欣赏美景的愉悦;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什么是“一苇”(指小船)――这里的“纵”是什么意思?――凭、听凭、随意的意思。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也仿佛飘飘欲仙,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冯――凭:乘。
  作者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凌空乘风而行,简直就要脱离人世,升入仙境。如此之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真是“除却诗酒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廉”不贪,这里讲对山水不能“廉”而应“贪”,尽情享用的意思。)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乐。 
  下面我们齐读第一段。注意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面对美景,每个人都想让它与世永存,羽化而登仙更是每个人的愿望,正如课文第3段所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然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知不可乎骤得,于是悲从中来。
  我找同学朗诵第3段,看看客因何而悲?悲的内容是什么?
  来到赤壁,自然会联想到赤壁的历史人物,作者想到了曹操――作者是如何描写赤壁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