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第一章(序)之解读(原创)
作者资料:
通讯地址:山西省忻州一中语文组 高晓伟
邮政编码:034000
联系电话:新浪电子邮箱:gaoxiaowei_80gxw@sina.com
(一)并非结束的开始
黑漆漆的漫漫的长夜,一片古老的荒原的旷野上,朔风凛冽,寒气逼人,死的火忽明忽暗,一个饥饿的魂灵在游走呼号:这灵魂的身体上下血红而透明,一条小辫发着蓝幽幽的微光,头皮上那块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早已坍塌成一个黑洞,深不可测。但这魂灵的头是被高举在手中的,脸朝后,看着自己仅存的一切。
这个魂灵在痛苦地游走呼号,凄厉的声音一如野狼的嗥叫:
“妈妈的,什么世道!”
“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呸!你还不配……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儿子打老子……”
“女人,女人!……”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哈,哈,哈——”……
这个痛苦的魂灵依然在游走呼号……
(二)《序》之解读
要理解《阿Q正传》,必须先理解其“序”:
【原文】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结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解读】多年来,作者一直想给阿Q做一篇正传,但一面想写,一面又不想写。“往回想”就是往后退一步想,打“退堂鼓”,即犹豫不决。接着,作者说自己不是一个“立言”的人,那么,什么是“立言”的人呢?就是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鲁国大夫叔孙豹的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中所说的“立言”之人(立言在这里是著书立说的意思),先生当然不会做这样的人。再则是因为“从来”(主要指封建旧时代)那些所谓“不朽”的“文章”,“必须”要写“不朽”的“人”,以便这“不朽”之“人”靠了这“不朽”之“文”得以流传下来,而这“不朽”之“文”也因了写这“不朽”之“人”得以流传下来。那么,问题便来了:究竟什么才是“不朽”的呢?是这“文”呢,还是这“人”?“谁靠谁传”?说“文”是“不朽”的吧,不能,它是靠了“不朽”之“人”才“不朽”的;说“人”是“不朽”的吧,也不能,他是靠了“不朽”之“文”才“不朽”的。可见,这“文”不是“不朽”之“文”,这“人”也不是“不朽”之“人”,其“不朽”皆得以对方“不朽”为先决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