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820字。2007年高考语文自测卷一
安徽省歙县二中 程鸣 邮编245200 电话0559-3332140 13965527291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答题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缅怀 莫须有 坚苦卓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B.宣泄 影牒机 崭露头角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C.部署 挖墙脚 既往不究 孤掌难鸣,独木难支
D.蝉联 掉书袋 谈笑风生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人们意识到,用一种发展模式、一种政治主张来 多彩世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②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 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③人,可以抛舍许多,却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却了对它的 ,便也失却了良知。
④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制约 勾画 眷念 更/和
B.制约 勾勒 眷恋 更/乃至
C.规范 勾勒 眷恋 也/乃至
D.规范 勾画 眷念 也/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领风骚,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期。
B.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C.在100万人口的大都市找到行迹不定的犯罪嫌疑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排查进行到第18天,也就是2006年8月18日,专案组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踪影。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选自小说集《彷徨》,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B.《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仁政”论、性善论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精华。《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推理,行文富有气势。
C.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描写主人公布恩地亚一夜间由人变为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了当时社会亲情淡薄、人性扭曲的主题。
D.萨缪尔•贝克特是美国著名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表现了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与迷惘。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仍在继续行使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功能,对个人两言,它仍然是普通中国人实现个人身份转换和拥有更多资源分配权的重要途径。
B.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C.人们已经注意到:科学越进步,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高度地分化,人们的专业知识面也就越狭窄。
D.近日,在对“超级女声”的一片叫好声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却认为这一现象已经表现出文化低能的趋势,他呼吁要警惕“超女现象”,让人们的心灵重返真正反映生活本质的艺术之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生态环境中,由于食物链的关系,一些物质如金属元素或有机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经吸收后逐级传递,不断积累和浓缩,最后形成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可使环境中低浓度的物质,在最后一级体内的含量提高几十倍甚至成千上万倍,这将对人和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
初级生产者所产生的固定的能量、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便可形成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像人们已知的DDT等杀虫剂,通过食物链的逐步浓缩,充分展示了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它还曾危及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使那些鸟几乎灭绝。DDT对英国雀鹰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由于母鸟吃了富集DDT的小虫等食物,它产下的卵壳太薄,使得小鸟在孵出之前就夭折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我国典型湖泊底泥中19世纪早期已存在微量二恶英,这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