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40字。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一)分层布置作业,尊重学生自主性。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二)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三)学以致用,显示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能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
主题词:语文作业设计;自主性 ;趣味性 ;实践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分层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的原则,注重实践性,力争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分层作业,尊重自主性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我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
1、作业难度分层
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遵循层次性原则。即从整体考虑,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又考虑到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选择,针对学生个体而言也有所突破。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每课的词语积累,熟读课文,要求这部分学生认真书写完成,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以鼓励这他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2、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熟练背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二)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设计作业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