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题,约4230字。《智利地震》同步练习
[语文快餐]
1.找出下列各组词语音形全对的一项( )
A.惶(huáng)恐 诚惶(huáng)诚恐 兵慌(huāng)马乱 皇皇(huáng)不可终日
B.坍(tān)塌 孤苦伶仃(dīng) 庇(bì)护 翘(qiào)首
C.创(chuāng)伤 振(zhèn)撼 宽赦(shè) 气慨(gài)
D.娴(xián)雅 毛骨悚(sǒng)然 攒(cuán)动 亵(xiè)渎(d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脍灸人口 浩首穷经 生死殊途 卑躬曲膝
B.若即若离 名列前茅 鲁鱼亥豕 废寝忘食
C.抑扬顿挫 目不瑕接 眼花潦乱 戛然而止
D.趋之若骛 委屈求全 声名鹊起 嬉皮笑脸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参与本册修订的工作人员有: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刘真福、张必锟、刘锡庆等,全国各地的不少教研员、语文教师、学生也通过不同方式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B.《离骚(节选)》选自王泗原《楚辞校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并参阅了其他版本。
C.他讲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文不厌改”。前者要求“精约笔墨,词正而理备”,后者要求“反复修改,言畅而意美。”
D.“老师,”我低声说,“您原谅我这一次吧!”
4.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非常吃力。
C.正月十五的大明湖灯会,集中了全省各地的几千盏造型各异的花灯,五彩缤纷,真让人意兴阑珊。
D.在班级座谈会上,“老班”王老师一席即兴演讲后,同学们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5.下列各句在表意上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被称为“诗圣”,但他穷苦潦倒,最终客死他乡。
B.难道能够否认《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篇热情奔放、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缤纷、语言华丽的优秀诗作吗?
C.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D.从外部条件上看,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是由于学校和家庭对他们施加了过大压力的因素造成的。
6.对下列诗句内容、表现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尊敬、仰慕、叹惋之情和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惟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都是将抽象的“愁绪”化为有形的事物来描写的。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写了眼前之景:晓风习习吹拂潇潇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D.“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台山之高,以衬托天姥山的高峻挺拔的宏伟气势。
[文本阅读]
7.《智利地震》这篇小说的标题与主题有什么关系?
8.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从文中举出两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