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50字。
《装在套子里的人》
授课人:黎昌明
授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阻碍社会发展的势力
教学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套中人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本单元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小说单元,前面已经学过几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对鉴赏小说会有一定的心得,请同学们思考该如何去鉴赏一篇小说?
生: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分别为典型情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师: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在本课前已经研究完成,关于典型环境文中很少涉及,我们主要从背景介绍获得。所以这节课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物形象。
二,插播课文录音
三,初步分析人物形象
读完这篇小说后,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人?
别里科夫。
你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原文回答他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从哪里体现出他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他的外表,他的衣着打扮。
除了外表,他还有哪些生活习惯反映他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把雨伞、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睡觉也蒙上头,坐上马车,支起车篷以及他的卧室布置。
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这一人物“装在套子里”的特征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以上这些都是经过作者细致描绘所能看到的,是有形的套子。
有没有我们眼睛所看不到的套子呢?
职业上:教古代语言老是歌颂过去
思想上: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可以说,这是他生活中的无形的套子。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和“雨伞”呢?这里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暗喻。“雨鞋”、“雨伞”是他隔绝现实生活的套子,而他所教的古代语言也是为了躲避现实。实际上也是一种套子,只不过是无形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