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990字。
那双眼睛
唐洋镇中学七⑴班 姜勇成 指导老师:王姚进
那双眼睛,曾是天真的眼睛;又是憎恨的眼睛;不知曾几何时变成了血红的眼睛。
一、 二十年前
那是个怎样的世界?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大地是绿的。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在为这歌唱,云儿在为这伴舞。一个自由欢乐的世界,一个绿水常流的世界。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穹,可谓是“江天一色无纤尘”。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吮吸着花草的芳香,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世界里。清晨,嬉戏于红花绿树间;中午,徘徊于青山绿水旁;傍晚,倾听天籁之声的夜。好不悠闲自在。记忆中,夜是宁静的夜,躺在树下,望着那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蛙声如潮。这般的夜不知过了多少。那样的晨也悄然逝去。依稀见得鸟儿在歌唱,称赞这美丽的天空;花儿在起舞,传颂这芬芳的绿地。哦!这万紫千红的世界。树上歌唱着的黄鹂转过头来。哦,那双天真的眼睛。真的很天真,真的……
二、 现在
这是个怎样的世界?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取而代之的是直插云霄的高楼,没有了四季如青的草原,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不知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满是疮疤。我静静地站在窗边仰望天空,她早已不是“晶莹透亮”的了。而是被现代文明渲染成了死寂般的黄色。只见“黄魔”带着它的士兵袭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立即将头扭转过去。我真的不愿意看到它狰狞的面庞。待它“示威”过后,我又回望天空。淡黑色的天空没有一丝白云,我的心抽紧了。此时,一只麻雀坠落在屋檐上,它挣扎了几下,可惜双翅已断。我木然地看着它。它是什么东西?只见它的眼睛死死盯着我,死死地。
三、五十年后
博物馆中,我发现了一只兔子的眼睛,那是血的颜色。我心潮澎湃,我要昔日的天,昔日的水。
后记:
世界的5%人无法饮用卫生水,每天有100~200种植物告别地球……你想到了什么?
简评:
文章恰当运用古诗词,文采飞扬,显示出小作者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以“二十年前”、“现在”、“五十年后”三个小片段来揭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立意高远。
地球自述
唐洋镇中学七⑴班 何青 指导老师:王姚进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题记
从 前
从前,地球上到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五彩缤纷的花朵,苍翠欲滴的小草,河流清澈见底,花园里百花争艳,树林里百鸟齐鸣,树木挺拔秀丽……
十年前
现在,河里漂着死猪、死鸡、药水瓶,带着淡淡的异味慢慢地流向远方。人们在河里淘米、洗衣服的身影不见了,反而多了许多丢死禽、洗药桶的身影。河里的鱼虾经过人们的“精心加工”变成了鱼刺、虾壳,留在河底等着成为化石。河流喘着粗气呼唤道:“救救我们吧!我们受不了。
现 在
花园里花儿东倒西歪,有的已多日滴水不沾,有的被踩得稀烂,有的失去了往年的姿色……人们还指责着:“这花怎么就不红呀?这草怎么就不长呀?这里怎么就不香呀?”小孩顺手拔一朵红花:“呸!不香。”随手将花扔了……花儿泣不成声:“救救我们吧!我们受不了。”
树林里露出一个个树桩,上面还清晰的显着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人们的房子多了,家里添了一套又一套漂亮的木质家具,那被淘汰的家具在垃圾角落里接受着人们讽刺的目光和言语。那些小巧玲珑的鸟儿,从此无家可归了,同时,还要提防着人们的猎捕……鸟儿和树木痛不欲生地呼唤道:“救救我们吧!我们受不了。”
简评:运用小标题,以三个片段突出深刻的主题——环保。
我向往
唐洋镇中学初七⑵班 何春燕 指导老师:居长春
我向往宁静的夜空。
这里只有月光朗照,
星星眨眼;
没有乌鸦的聒噪,
长舌妇的闲言。
我向往平坦的草原,
这里只有万马奔腾,
百鸟和鸣。
没有虚伪的诺言,
作假的天平,
我向往自由的海洋,
这里只有白帆远航,
渔歌唱晚。
没有非洲的饥饿,
美国的霸权。
我向往这里,
这里手与手相牵,
心与心相连。
点评:
小作者从宁静的夜空,平坦的草原,写到自由的海洋,从向往宁静到向往公正到向往和平。从感性到理性,思维有梯度。作者所想象的宁静、自由、和平的理想世界与仍然存在诋毁、饥饿、战争、霸权的现实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感染力。形式工整,韵律和谐、语言含蓄。小作者用一颗纯净的心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倾扎战斗的厌弃,对人与人之间能够理解沟通,和平的、和谐的向往。境界宽广,立意高远,值得一赏。